关于我们
研究院简介
理事会成员
团队成员
年报
合作伙伴
招募和实习
联系我们
工作领域
能源转型
绿色经济
气候战略
可持续城市
策略传播
项目
气候和能源长期战略研究
省市气候行动
达峰和碳中和规划
清洁能源金融
煤炭区域公平转型
碳定价机制
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
食物与气候
绿色制冷
零废弃城市
促进个人绿色低碳消费行为整合信息平台
伙伴关系
iGDP 欧洲办公室
绿色低碳发展智库伙伴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项目
分析工具
能源政策模型
零碳录
中国绿色低碳发展指数
观点
报告
对话2049
新闻中心
会议活动
媒体报道
English
Menu
关于我们
研究院简介
理事会成员
团队成员
年报
合作伙伴
招募和实习
联系我们
工作领域
能源转型
绿色经济
气候战略
可持续城市
策略传播
项目
气候和能源长期战略研究
省市气候行动
达峰和碳中和规划
清洁能源金融
煤炭区域公平转型
碳定价机制
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
食物与气候
绿色制冷
零废弃城市
促进个人绿色低碳消费行为整合信息平台
伙伴关系
iGDP 欧洲办公室
绿色低碳发展智库伙伴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项目
分析工具
能源政策模型
零碳录
中国绿色低碳发展指数
观点
报告
对话2049
新闻中心
会议活动
媒体报道
English
中外专家共议减少化石能源的甲烷排放
2022年4月2日
绿色创新发展中心 韩迪
2022年3月30日,国际能源署(IEA)和绿色创新发展中心(iGDP)联合举办了“减少化石能源的甲烷排放”研讨会暨《减少油气行业甲烷泄漏:监管路线图和工具包》报告中文版发布会。
根据IEA的“全球甲烷追踪2022”显示,在全球范围内,人类活动产生的甲烷排放量中约有40%来自能源部门。在中国,能源部门的排放量占全国排放量的近50%。世界各地的经验表明,利用成熟的技术和有效的政策可以大大减少这些排放。中国也已经承诺要制定甲烷行动计划,通过标准化和激励政策加强甲烷减排。为了支持政策制定者制定旨在减少化石燃料运营中的甲烷排放的新政策,2021年1月,IEA发布了《减少油气行业的甲烷泄漏:监管路线图和工具包》报告。并与绿色创新发展中心(iGDP)合作,将该报告翻译成中文并于研讨会当日发布。
在本次研讨会上来自中外十余位化石能源领域的专家、学者、从业者,分别围绕石油和天然气、煤炭两个领域甲烷减排的议题展开研讨,探讨政策和法规如何推动中国减排,以及行业的自愿行动如何巩固提升这些努力。研讨会吸引了60余位嘉宾线上参与,并有13000余名听众观看了会议直播。
IEA首席经济学家Tim Gould
在致辞中表示,甲烷是具有极强增温潜势作用的温室气体,与二氧化碳相比,减排见效更快、潜力更大,但全球对甲烷的重视程度远不如二氧化碳。去年COP26召开期间,美国和欧盟发起了“全球甲烷承诺”,呼吁各国关注甲烷排放。在各方支持下,IEA一直将甲烷减排作为重要工作之一。2021年,发布了《减少油气行业甲烷泄露监管路线图和工具包》报告,今年2月发布了“全球甲烷追踪2022”,首次将煤炭行业纳入IEA全球甲烷追踪项目。如今,又与绿色创新发展中心合作,推出《减少油气行业甲烷泄露监管路线图和工具包》中文版,以期为中国的政策制定者、行业、企业提供重要参考和思路。
生态环境部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副主任苏明山
在致辞中说,甲烷是能源活动最主要的排放之一,开展相关研究和交流非常有意义。中国政府历来非常重视甲烷的管理工作,二十年前已开始开展油气田伴生气的回收。2006年起,中国政府陆续编制煤层气及甲烷开发利用相关规划,出台相应财政补贴政策。去年,中国政府向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提交了《中国本世纪中叶长期温室气体低排放发展战略》,把加强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管控作为一项减排长期战略。“十四五”期间,中国将采取进一步的措施,结合相关规划和政策的制定和落实,推动开展中国控制甲烷排放行动。
Play
Play
Previous
Next
IEA的Tomás Bredariol和K.C. Michaels
共同做了《减少油气行业甲烷排放的关键发现》的主题发言。
Tomás Bredariol
介绍了全球甲烷减排的现状和进展。他提到,IEA开发的“甲烷追踪器”提高了世界对油气行业甲烷排放的了解,包括卫星监测在内的空中测量增进了全球对油气作业甲烷泄露的发现。同时,根据IEA的研究,全球油气行业75%的甲烷泄露可以通过现有技术得到控制,而40%-50%的减排没有额外成本。油气行业是减少甲烷排放非常具有成本效益的领域,解决能源部门的甲烷排放是限制全球变暖的最佳途径之一。
K.C. Michaels
详细介绍了减少油气行业甲烷排放的监管路线图和工具包。他指出,监管路线图包含制定新政策的10个步骤,监管工具包侧重描述适用于甲烷减排的监管结构、监管方法及基本要素。这套工具的设计以对部分生产国甲烷政策的摸排为基础,包含不同管辖区的实践,有助于政策制定者和监管者了解跨辖区政策选项,识别最佳实践,做出更有效的政策选择,引领行业开展积极的减排行动。
Play
Play
Previous
Next
在由绿色创新发展中心董事莫争春主持的“油气行业甲烷减排”圆桌讨论环节上,四位专家从行业或研究的视角,分析油气行业甲烷排放的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可能的解决方案。
北京燃气集团总工程师韩金丽
认为对于甲烷减排,城燃企业面临着三大挑战。一是技术挑战。目前甲烷排放监测手段及精确度、减排技术、设备水平等都有待提升;二是标准问题。比如排放因子的设置、缺省值的确定等缺乏统一的标准,可供城燃企业借鉴的核算系数和方法也比较少;三是成本效益空间小。目前需要城燃企业解决的是具有微漏、易散特点的甲烷排放,这对企业规模、在役管网年代、运行水平都提出了更高要求,治理难度非常大。她认为,城燃企业应当吸取国内外先进经验,融合多种方式开展甲烷的治理和减排。
中国石油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首席技术专家李兴春
谈到,石油行业企业需要解决的问题包括,首先是边缘井放空气在经济性较差条件下的高效回收利用,二是在常规天然气开发规模基本稳定,非常规天然气加大开发过程中的逸散气需要加大治理。三是当前温室气体核算方法与采用的排放因子,与实际排放情况出入较大,需要更新方法学。此外,甲烷不同于二氧化碳,其本身作为中国核证自愿减排气体,缺乏足够的方法学支撑,自主减排量无法获得认可,也不能参与市场交易。他认为,中国油气行业企业应加强和IEA等机构在排放量核算方法、核算因子等重要问题的沟通,使得国内外能够在“同一尺度上”进行更有效的合作与交流。
壳牌石油整合天然气与可再生解决方案政策和倡导主任Sue-Ern Tan
认为,全球油气行业的自愿行动对甲烷减排和向清洁能源转型发挥了积极作用。2018年,包括美孚在内的油气行业企业、IEA在内的研究机构、环境保护基金等多家成员制定了甲烷排放《指导原则》,以驱动价值链上的甲烷减排。去年COP26之后,壳牌致力于通过为政府提供技术援助,支持全球甲烷承诺的实现。特别需要指出的是,油气行业企业正在自愿提升甲烷数据的准确性和可用性,以提升行业甲烷排放的管控水平。
ICF国际咨询公司国际合作副总裁Renato Roldao
表示,以市场为基础的工具,如国家碳市场,在推动甲烷减排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欧盟通过推动立法、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如期权交易,加强监管来覆盖包括甲烷在内的碳排放交易之外的市场。中国碳市场目前虽然只涵盖电力行业,但它的启动积极推动了国内外和甲烷排放数据相关的讨论。
Play
Play
Play
Play
Previous
Next
在绿色创新发展中心项目总监陈美安主持的“减少煤矿行业甲烷排放”圆桌讨论上,五位嘉宾围绕宏观政策、煤炭行业及企业的甲烷排放管控面临的挑战以及可以突破的方向展开讨论。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杨富强
认为中国减少煤炭行业甲烷排放主要面临以下挑战:在技术层面,存在如抽采效率较低、能源浪费较高、低浓度瓦斯分离技术不过关、工业利用程度不高等问题。在经济层面,低浓度瓦斯开采的经济性不好,目前,只有8%浓度以上的瓦斯利用程度较高。同时,由于瓦斯发电技术的限制,瓦斯利用的成本效益较低。在政策执行层面,需要进一步加强政策监管,保证国家标准和规划落实到位。
美国环保协会高级科学家Stefan Schwietzke
通过举例说明了目前煤矿甲烷排放和减排监测的科学进展。他分享了通过使用机载测量技术和卫星设备,对澳大利亚苏拉特盆地和博文盆地煤矿进行甲烷排放量监测的实践经验。以及如何利用收集到的甲烷浓度数据,基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方法,估计场地或区域的甲烷排放量。
中国中煤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煤化工产品销售中心经理齐薇
介绍了煤化工行业的甲烷回收利用。大致有三种方式,一是炼焦过程产生的甲烷,通过催化氧化等处理,可回收利用于尿素生产。二是煤气化产生的甲烷,经过技术处理,可以用于液化天然气的生产。三是制烯烃产生的甲烷,通过对其尾气进行综合利用、分离回收,可提取出液化天然气,为企业带来可观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中国国际卓越煤矿瓦斯治理中心副理事长申晋鸣
分享了在中国推广煤矿瓦斯减排实践的经验。一是开展国际合作,通过译校最佳实践指南,传播国际先进经验。二是支持国家、地方、行业的甲烷减排路径研究,将瓦斯利用的实践纳入地方规划,帮助煤矿企业推广甲烷减排技术路径。三是推广煤矿瓦斯不同梯次的示范项目。他认为,提高适用不同深度、地质条件下的抽采技术,提升不同浓度瓦斯的回收利用非常重要。比如高浓度瓦斯发电的余热利用和余气火炬燃烧。对于低浓度瓦斯而言,风排瓦斯体量大、难度高。他认为减少甲烷排放,最重要是减少煤炭使用。推动甲烷回收利用,尤其面对低浓度瓦斯利经济性差的情况下,需要稳定的政策支持,保证企业瓦斯回收利用的积极性。
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副所长滕飞
谈到中国废弃煤矿甲烷减排面临的挑战和机遇。一是废弃矿井甲烷排放估算对于准确评估中国甲烷排放和设计甲烷减排目标和路径非常重要。研究表明,矿井即便关闭之后仍有持续的甲烷排放,而废弃矿井甲烷排放占中国煤矿甲烷排放的比重正在逐步增加,超过20%。而且目前中国使用的评估废弃矿井甲烷排放的方法,较大可能低估了整体的甲烷排放量。二是中国90%能源甲烷来自煤矿甲烷,这与其他国家有所不同。很多研究表明,煤矿甲烷减排难度远远高于油气甲烷的减排难度,中国甲烷减排形势比发达国家更严峻。三是中国在加大矿井甲烷回收和减排的同时需要减少煤炭,由于煤炭总量下降,矿井甲烷来源将更不稳定,风险更高。未来,需要进一步部署技术,挖掘废弃矿井的回收潜力。同时增加资金支持,将煤矿甲烷纳入绿色债券和绿色金融的框架内。
Play
Play
Play
Play
Play
Previous
Nex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