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纽约,华盛顿特区和萨默维尔市为例,其排放核算参照《城市温室气体核算国际标准》(GPC),排放边界覆盖了范围1(城市地理边界内直接排放)、范围2(外购电力与热力)、范围3(范围2以外的所有间接排放),即在城市行政边界内所有的直接与间接排放。近零碳排放城市或者社区在确定减排的地理和核算范围时,可以参考国外实践来制定减排计划。为了让碳排放尽可能降低到零,近零碳排放在核算范围选择中应该覆盖所有直接与间接排放。在案例城市的减排计划中,都分别制定了分阶段性的短期,中期和长期目标,便于追踪和评估减排进度。
需确定重点 有策略地达成减排目标
此外很重要的是案例城市的减排计划中,都根据区域内不同部门活动产生的排放作为减排计划的重点,减排范围一般集中在三个领域,分别为建筑、交通和废弃物。在每一个领域都明确了推动减排的具体措施,例如在建筑领域的节能改造,清洁能源的使用;在交通领域推广新能源汽车;在废弃物处理中对污水处理设施和餐厨垃圾的管理等。我国城市由于发展阶段和进程与案例城市不同,减排重点在工业领域,但是来自交通和建筑的排放日益增长,因此案例城市的相关信息可以为正在建设中的近零碳排放区提供参考。
在实现减排的过程中,一些案例城市采取了分步骤递进式的减排策略。大吉朗市和悉尼市的南巴兰加鲁区都强调了用“避免(avoid)-降低(reduce)-消除(mitigate)”的方式来实现减排目标。
以大吉朗市为例,在实现净零碳目标过程中,采取了层层递进的减排步骤:首先,避免有的能耗和温室气体排放;其次,降低现有的能耗和排放;再次,在现有的能耗和排放中,逐步增加清洁能源使用比重和本地清洁能源使用;最后,剩下的排放通过碳补偿的方式来抵消。这一递进式的减排策略也为近零碳排放在减排结果上接近净零排放提供了可供借鉴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