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2049

“对话2049”是iGDP官方微信公众号,致力于追踪和分享国内外绿色低碳政策的发展。特别是,iGDP的研究成果将第一时间在此公众号发布。

带路六国电力低碳化分析:可再生能源发展潜力大、电网设施“卡脖子”
2023年05月24日

电力行业是中国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简称:带路国家)投资合作的一大重点领域。不过,由于带路国家的电力市场及管理体制各异,其气候及能源发展政策又在持续更新,中方机构想要掌握及时、完备的电力市场信息存在一定难度。

为支持中国企业和投资机构了解带路国家的电力行业发展状况和趋势,在世界资源研究所的支持下,iGDP课题组提出了反映各国电力绿色发展的路径、挑战和机遇的数据库框架和指标。该指标框架不仅考虑了各国的低碳转型政策、能源和电力行业供需情况、电力市场机制及管理体制,也覆盖了当地宏观社会经济发展趋势、投资环境及与中国双边关系,旨在为中国利益相关方了解、研究带路国家可再生发展和投资潜力提供参考。

青少年创意传播助力 用绿色制冷给地球降降温
2023年05月18日

5月15日,北京市气温猛冲35℃,迎来了2023年的首个高温预警,比2021年提早了27天,比2022年提早了5天。另外,历史数据显示每年平均高温天数也在逐年增多。更可怕的是,2022年的持续高温天数比2020年多出了39天。

高温天气越来越频发,高温预警的发布时间越来越早,意味着我们需要制冷的时间越来越长,近年稳步增长的制冷设备销量也对此有所佐证。医疗、生产、农业、运输、家居等种种制冷活动产生了大量的碳排放加剧了全球气候变暖。

为进一步传播绿色制冷的知识,提升社会各界参与绿色制冷行动的积极性,由能源基金会支持,绿色创新发展研究院主办的“绿色制冷:从理念到行动——传播如何助力”共创工作坊暨“企鹅总动员·绿色制冷 极地营救”科普展览启动仪式在5月15日于北京市天通苑社区文化艺术中心开展,本次活动线上线下总共吸引近400人参与。

【调研】零碳录走进江西
2023年05月16日

为实现“3060”目标,我国已建立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制定了中长期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战略。地方落实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但我国各省级地区在经济发展阶段、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和资源禀赋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因而低碳转型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为了更好的追踪地方“双碳”行动,绿色创新发展研究院(iGDP)零碳录项目团队通过地方调研的方式,与当地专家就地方在落实“双碳”行动中遇到的机遇与挑战等方面展开讨论,以期更深入的了解当地“双碳”行动进展。

江西经济总量偏小,碳排放总量也不大,当前处于快速发展阶段。2019年,江西碳排放强度为0.87吨/万元,人均碳排放为4.34吨/人,碳排放强度和人均碳排放均大幅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江西一次能源匮乏,对外依存度高(煤炭对外依存度高达近90%),目前江西一次能源消费仍以煤炭、石油等传统化石能源为主。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能源需求的刚性增长,江西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目标的时间仍非常紧迫。基于此,iGDP零碳录“走地方”调研活动第一站来到江西。

美国《通胀削减法案》温室气体减排效果分析
2023年05月5日

IRA 是美国历史上最重要的联邦气候和清洁能源立法, 其措施将使得美国温室气体(GHG)排放量在2030年比 2005 年水平降低低 37% 至 43%,绝对量降低25-28亿吨。加之其他国家和地方的政策及行动,美国有望实现其国家自主承诺 (NDC)目标。

文件内容来自美国能源创新(Energy Innovation)发表的如下分析报告:

  1. 《通胀削减法案》减排效果分析
  2. 《通胀削减法案》如何促进电力部门减排
  3. 州层面交通政策是确保《通胀削减法案》发挥其交通部门温室气体减排效果的关键
  4. 《通胀削减法案》促进建筑部门温室气体减排需配合联邦及州层面建筑标准实施

【世界地球日】净塑未来X社区赋能
2023年04月22日

今天是第54个世界地球日,全球宣传主题是:“众生的地球”。我国的宣传主题是:“珍爱地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致力于推动环境友好行为落地的iGDP携手社区工作者,整合社区多方资源,将持续开展三年的“净塑未来”主题活动在北京市昌平区昌盛园社区落地。

现场有近300人参加了此次活动,上至耄耋老人,下到学语幼童,在丰富多彩的画展、市集、游戏中,身体力行,许一个没有塑料的地球的理念,悄然深入人心,有超过150名居民签署了减塑行动承诺。

【会议回顾】零碳录发布会暨专家研讨会
2023年03月30日

2020年国家提出“双碳”目标之际,iGDP开发了零碳录(Carbon Neutrality Tracker,CCNT)在线交互数据库,该工具致力于跟进国家、行业、省市碳中和行动,分析、传播中国在零碳之路上的实践和努力,以客观科学的视角解读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和贡献,并为关注碳中和行动的各界人士提供服务。零碳录的前身是低碳政策数据库(Policy Mapping),由iGDP在2014年建立并维护。目前,零碳录已经收录上千条政策行动,包括386项国家、668项省级、457项城市的“双碳”行动。数据库的月访问量在万人次左右,稳定用户达到千人左右。
    
2023年3月21日上午,绿色创新发展中心(iGDP)举办了零碳录发布暨专家研讨会。

省级双碳行动:1/3省份经济增长与碳排放脱钩、长期规划仍欠缺
2023年03月28日

“双碳”目标的提出已进入第三个年头。目前,我国已建立起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制定了中长期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战略。

地方落实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我国各省级地区在经济发展阶段、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和资源禀赋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因而低碳转型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

iGDP团队在近期发布的零碳录年度报告——《中国省级气候行动进程与展望》中,基于零碳录数据库、利用统一可比的指标体系,对省级碳排放趋势、气候行动规划及政策实施状况进行了梳理,并通过案例评估地方现有政策是否足以支撑双碳目标,最后提出加强地方气候行动的建议

【会议回顾】中国气候能源政策对话
2023年03月16日

32日,iGDP创始人/董事胡敏受邀与美国前任外交部副部长Juan Verde进行有关中美气候能源政策的对话,探讨政策进展与合作前景。

胡敏介绍了中国双碳政策战略,清洁能源发展现状及能源安全大背景下全球能源低碳化的挑战和机遇,提出中美气候合作对全球、尤其是不发达国家低碳转型的重要性。

Juan Verde介绍了全球绿色经济转型前景,美国通胀削减法案的重要意义。本次活动由西班牙IE大学组织,与会政商代表在热烈的讨论中达成共识:欧洲应对能源安全和实现绿色复苏目标与中美两国气候经济政策密不可分,充分交流是良性合作与竞争的前提。

【回顾】公正转型系列对话第一场:煤炭地区的公正转型行动与经验
2023年03月10日

碳中和进程中会产生一些新的行业和就业机会,也有一些传统行业以及从事这些行业的人员和承载传统行业的城市面临转型发展的挑战。这些传统行业和地区能否实现公正转型,不仅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也是面向碳中和的减排政策顺利实施的需要。为此,绿色创新发展中心计划与合作伙伴一起在2023年举办聚焦公正转型议题的系列对话。2月23日,这一系列活动的第一场:以“煤炭地区的公正转型行动与经验”为主题的研讨会在线上举办。

本次研讨会,邀请到参与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谈判的中欧代表,以及相关问题的研究者,围绕公正转型问题在气候公约谈判中的进展、实现公正转型的政策工具、煤炭地区公正转型工作开展情况和面临的挑战进行分享。研讨会吸引了近百位国内外专家和学者线上参与。

看!这帮孩子在“绿色制冷”的路上狂飙!
2023年03月07日

“我希望通过我的科技作品,让更多人知道绿色制冷的科学知识,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使用绿色制冷产品减少能耗和二氧化碳排放,保护地球。” 看着自己和小伙伴一起创作的科技作品,李美霓内心的满足和期待都溢于言表。目前,全国总共70支队伍约300名青少年,齐聚“2023年全国青少年AIOT科技作品大赛绿色制冷主题作品赛” 的舞台,通过发挥他们的创意,为绿色制冷进社区、进家庭贡献力量。

拜年总结贴|厚积薄发 iGDP与您一起向未来
2023年01月20日

2022年,绿色创新发展中心(iGDP)坚定初心、深耕不怠,立足专业分析、独立观察,为双碳领域提供创新战略服务、公益知识产品,催化多层次、跨领域、国际化交流研究平台。2023年,iGDP将更加扎根实践,聚焦行动,面向未来,只争朝夕。

辞旧迎新,首先隆重介绍新鲜出炉的零碳录(CCNT)年报《中国省级气候行动进程与展望》。地方气候行动对于实现我国乃至全球气候目标至关重要。报告通过覆盖政策努力、行业行动、减排效果的40个数据图表,展现各省级地区落实国家双碳目标的进程、雄心和脱钩进展。

有关“双碳”目标下产业数字化转型的思考
2022年12月27日

“双碳”产业数字化转型通俗理解,就是将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5G等新型数字技术系统融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石化化工等高碳排放行业以及能源、工业、建筑、交通运输、农业等产业中,对其生产、运维等环节的技术设备、管理系统进行数字化的升级改造(如传感技术、物联网、云数据存储和分析等技术的应用)。

【沙姆沙伊赫追踪】盘点COP27,乐观的理由还剩多少
2022年11月21日

闭幕会上,各国需要通过一系列文件,将它们转为大会决定。这一过程颇有仪式感:首先,大会主席需要念出一长串字母和数字,这是文件的编号,由此将文件提请各国考虑;稍作等待后,如果会场没有代表表示异议,主席则宣布“就这么决定了(it is so decided)”,同时敲响小锤。如果有反对意见,大概率需要休会做磋商,等分歧解决后再回到全会上。

深度|美国批准基加利修正案为何讨论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地位问题?
2022年10月26日

美国参议院为什么要在《基加利修正案》投票辩论中讨论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地位问题?参议院能否决定中国的“发展中国家”地位?参议院的最后通过的决议到底是什么?iGDP董事莫争春对这几个问题进行了深度分析。本公众号获得授权转载,以飨读者。

【图碳】中国工业领域的碳达峰行动
2021年11月23日

中国在最近提交的《中国本世纪中叶长期温室气体低排放发展战略》中提出“到2030年重点工业行业能源利用效率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目标。

【图碳】中国建筑领域的绿色低碳转型行动
2021年11月22日

建筑占全球能源相关碳排放近40%,但提交了国家自主贡献的186个国家中,大多数国家没有包括全面的建筑脱碳目标。

【图碳】中国交通运输领域绿色低碳行动
2021年11月17日

中国在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和产业发展上一直走在世界前列

【图碳】中国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的行动
2021年11月12日

需要控制二氧化碳以外的其它温室气体排放,控制甲烷排放尤其重要

【图碳】中国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的目标和行动
2021年11月11日

中国向全社会传递向可再生能源转型的明确信号

【图碳】中国食物系统纳入NDC的现状和建议
2021年11月10日

根据IPCC统计,食物系统占全球温室气体排放的21%-37%

零碳录上线啦!
2021年11月8日

了解碳中和行动的一站式窗口——ccnt.igdp.cn

【图碳】中国增加森林碳汇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目标和行动
2021年11月5日

中国是COP26上发布的《关于森林和土地利用的格拉斯哥领导人宣言》签署国之一。

【图碳】中国2015NDC与2021NDC对比
2021年11月3日

其完成情况,以及支持这些目标落实的政策行动

【图碳】中国NDC目标完成情况超预期
2021年11月2日

6个约束性量化指标均符合进展要求,其中4个超额完成。

【聚焦两会】十四五锚定碳中和
2021年3月7日

总理政府工作报告透露坚定决心:十四五锚定碳中和。

【聚焦两会】碳中和愿景下中国发展的新机遇
2021年3月5日

2020年,中国在联合国大会上提出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承诺,为全球气候治理注入了新动力。此前,欧盟也承诺将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在太平洋彼岸,新任美国总统乔·拜登已将应对气候变化作为他的四大优先任务之一。拜登在就任总统的第一天就签署了重新加入巴黎气候协定方案,并呼吁所有联邦政府部门即刻着手气候变化应对工作,并启动了雄心勃勃的美国低碳转型计划,包括2035年电力部门实现零碳排放的目标。

【聚焦两会】重大项目清单透露各省经济复苏的绿色化水平
2021年3月2日

中国的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已成为国内外热议话题,“十四五”规划作为碳中和目标出台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格外受到关注。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被列为2021年的重点任务之一,不仅如此,可以预见到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节能减碳、低碳转型将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主题。碳中和规划或工作方案是具体工作的核心引领,但其落实更为重要。各省重大项目清单作为实体经济发展的微观表现,其绿色低碳化程度更能反映宏观政策的落实情况。又是一年“两会”时,在 “十四五”规划和各省重大项目清单即将揭晓之际,本文试图通过对2020年重大项目清单进行回顾,明确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给各地乃至全国带来的政策额外性,希望各地各部门在制定工作规划时能够及时查漏补缺,使得长短期目标相一致,确保碳中和目标的早日实现。

通用新款电动车广告亮相“超级碗” 美国或将迎来电动车“大跃进”
2021年2月9日

一年一度的美国橄榄球大联盟的“超级碗” 大赛(美国最大的年度体育事件和最值得期待的公共事件之一)昨日落下帷幕。这个号称“美国春晚”的大事件,不仅靠激烈的赛事吸引广大球迷,也是大公司试图拿出最具创造力、最搞笑的广告片以求“爆红”的舞台。据统计,每年的“超级碗”直播吸引的观众数以亿计,是当之无愧的最受瞩目的美国电视广播节目之一。

“北京减塑十条”明确鼓励社会组织动真格!为此我们准备了八条行动建议,请对号入座,拿走不谢!
2021年1月11日

​2020年11月10日至12月9日,北京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会同北京市生态环境局在首都之窗网站、市发展改革委门户网站对《北京市塑料污染治理行动计划(2020—2025年)》(下文简称“北京减塑十条”)向社会公开征集意见,为期30天。

【工作论文】企业及投资机构参与上海碳市场的成功案例
2020年12月29日

编者按: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中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备受瞩目的全国碳市场建设是助力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全国碳市场在2017年底启动之后,筹备工作按基础建设期、模拟运行期到深化完善期三个阶段稳步推进,并在体制机制建设、基础设施、数据质量和能力建设上都取得了不少进展,市场基本要素逐步完善。绿色创新发展中心一直以来对碳市场议题高度关注,并组织过多场国际国内专家参与的研讨会。

【工作论文】碳市场建设对电力低碳转型的影响分析
2020年12月24日

编者按:2020年9月22日习近平主席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上的讲话中宣布:“中国将提高国家自主贡献力度,采取更加有力的政策和措施,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备受瞩目的全国碳市场建设是助力中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抓手。全国碳市场在2017年底启动之后,筹备工作按基础建设期、模拟运行期到深化完善期三个阶段稳步推进,并在体制机制建设、基础设施、数据质量和能力建设上都取得了不少进展,市场基本要素逐步完善。绿色创新发展中心一直以来对碳市场议题高度关注,并组织过多场国际国内专家参与的研讨会。本公众号持续刊发关于碳市场相关议题的文章,旨在促进碳市场建设的最佳实践经验交流、问题分析探讨。今天刊发的是华北电力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袁家海和华北电力大学张为荣共同撰写的文章。

利用空气质量调控减少中国的碳排放
2020年3月26日

最近几年,气候政策进展令人失望之处颇多。美国,几年前还是全球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特朗普政府决定退出《巴黎协定》。中国,被期望在全球气候减缓努力中发挥领导作用的国家,仍在建设燃煤电厂。尽管全球排放量持续增加,COP25却未能达成气候界一直呼吁的,采取坚定行动的承诺。

对中国第二次国家自主贡献的期望
2020年3月3日

在经历人类有纪录以来最炎热的夏天之后,2019年气候行动峰会将于9月23日在纽约举行。巴西在近十年来最激烈的雨林大火中挣扎,格陵兰岛最近也经历了该地区700年来最严重的融化之一。因此,紧迫性和行动将会成为此次峰会的关键词。

由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António Guterres)主持召开的2019年气候行动峰会,旨在提升各方雄心,加快落实《巴黎气候变化协定》。根据《巴黎协定》的实施规则,各国将在2020年提交第二轮国家自主贡献(NDC),并应当据此展示出每个国家强化气候行动的计划。

加拿大阿尔伯塔省的碳定价政策:交易和税并行机制
2019年11月4日

编者按:全国碳市场于2017年12月19日正式启动,初步确立了分基础建设期、模拟运行期和深化完善期三步走的行动方案。绿色创新发展中心一直以来对碳市场议题高度关注,并组织过多场国际国内专家参与的研讨会。本网站陆续刊发关于碳市场相关议题的系列文章,旨在促进碳市场建设的最佳实践经验交流、问题分析探讨。今天刊发的是绿色创新发展中心高级分析师陈美安和彭比纳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Sara Hastings-Simon共同撰写的文章。

美国城市采用更严格的建筑能源标准
2019年9月23日

编者按:本月初美国能效经济委员会发布了《2019年城市清洁能源记分牌》。该机构的高级研究经理 David Ribeiro 撰写博客就此报告的主要发现进行了分析。美国在提升建筑能源标准上的行动值得借鉴,为此本中心特翻译此文以飨读者。

减少食物浪费是城市实现碳中和的必答题
2019年9月13日

微博网友@小椅子Zoe的一篇微博让食物浪费问题成为了最近网络讨论的热点之一。这篇微博提到,装在精致餐盒中的“新鲜饭菜、海鲜、甜品、饮料、点心,一批批从货架上撤下,丢到小车里拉走扔掉。”而且按照企业的管理规定,晚上9:30之后尚未售出的商品需要做报废处理,禁止出售。别说作者的妈妈感到心灵震撼,年轻人也是捶胸顿足的惋惜和心疼。这篇微博得到了近15000个评论以及2万多次的转发。留言区内容也很精彩,网友们列举了他们遇到过的食物浪费的情景,多家知名连锁食品企业被提及,情景与原贴作者的描述非常类似。

亚马孙雨林火灾敲响气候灾难警钟
2019年9月4日

亚马孙雨林的火灾无疑是最近的一个热门话题。这场已持续数月的火灾再次敲响全球气候灾难频发的警钟,也把立即采取减缓气候变化行动的呼声提到新的高度。对于气候变化影响的讨论是这场大火在媒体发酵的第一落点,随后在国内外的媒体、自媒体上关于火灾的讨论延展到更广泛的范围:包括火灾的影响、各方反应、起火原因等。

热浪席卷全球,气候风险如何纳入主流评级体系?
2019年8月1日

2015年至今,地球正经历着自有记录以来最热的五年。——世界气象组织

自最热六月之后,欧洲正在经历1880年以来最热的七月。比利时、德国、荷兰、英国、法国、捷克和瑞士都打破了各自的历史记录。——CNN

人口变化趋势将如何影响中国碳排放未来走向
2019年1月14日

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曾说:“21世纪将是‘复杂性’的世纪。”人口问题的复杂性应该被视为各种复杂性的共同来源。

人口是影响碳排放变化的关键因素之一。近日,人口专家有关中国2018年新生儿出生数量会低于预期的判断再次燃起公众对人口变化趋势的关注。人口变化包括人口总量和人口结构变动。大多数人口预测研究对中国未来人口变化的基本判断较为一致,即:中国人口增速下降趋势仍会持续,但未来人口结构会发生巨大变化。如何将人口结构及其背后的社会经济属性纳入一个整体的分析系统框架中是需要中国碳排放模型研究更多关注和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

中国城市生活垃圾管理面临两大挑战
2019年1月7日

在城市生活和工作的我们,面对小区的垃圾桶,街道上的清运车,或者是路旁的垃圾中转站,可能不会立即将它们和经常出现在新闻媒体中的气候变化以及由此带来的冰山融化和极端天气这些信息联系起来。然而在离城市不远的垃圾填埋场中, 由垃圾有机物的分解和填埋场的渗滤液所排放的甲烷这一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却不容小觑。

委托拍卖可资中国碳市场借鉴之处
2018年11月14日

配额分配方式是碳市场设计过程的核心机制,分配方法极大影响对减排行为的激励程度。配额分配路线之争的根本在于有偿分配还是无偿分配,而具体的配额额度确定方法也根据国情和行业情况各有不同。观察国际碳市场发展历程,配额分配的大趋势是从无偿分配走向以有偿分配为主,从祖父法、标杆法等走向以拍卖分配为主;这是经过实践证明形成共识的大方向。

行为改变是支持温室气体减排的根本驱动力
2018年11月2日

日前发布的《IPCC 全球升温1.5度特别报告》引起广泛关注,结论中提到的冰川融化、洪水飓风、生态异化,很容易让人联想到科幻大片中的末日情景。无怪乎不少评论用“拯救世界仅剩12年”、“人类未来”等字眼做标题。且不追究这些说法是否科学,以看大片心态关注报告——无论是恐惧绝望,还是开灯散场后一切照常——恐怕都不是科学家的初衷。

“超级污染物”成为全球气候行动峰会热门话题
2018年9月27日

编者按:在刚刚结束的全球气候行动峰会上,“超级污染物”成为热点话题之一。GreenBiz的主编 Heather Clancy对峰会期间关于这一话题的讨论进行了详细的报道。本网站特将此文翻译成中文,以飨读者。

做好准备听这些气候活动人士们日渐统一的呼声——不管是来自高管、环保主义者、决策者还是政客——呼吁人们迅速采取行动减少这些所谓的“超级污染物”。显然,根据科学研究,想实现《巴黎协定》中改善气候变化的梦想,我们并没有多少选择的余地。

近百城市提出达峰目标 百尺杆头还需更进一步
2018年9月19日

“全球气候行动峰会”于上周五在美国加州落幕。虽然特朗普政府宣布退出“巴黎协定”,但加州在气候议题上独特的号召力和领导力仍旧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政策制定者、研究者、投资人和活动家,摇旗呐喊以提升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信心和行动。本次峰会联合主席之一的解振华先生在峰会上表示:“中国将百分之百兑现气候变化承诺。” 他在发言中指出,中国已有近百个城市提出了碳排放峰值目标。

极端天气事件频发——那些可见与“不可见”的气候风险
2018年8月3日

2018年具有成为历史最热年的潜质,多地的气象记录正在将预测变成现实。7月26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声明表示,在刚过去的前半个夏天中,北半球多个地区经历多次极端天气,这其中包括创纪录高温、干旱以及灾害性降水等。这些极端天气事件的频繁发生对健康、农业生态系统以及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与我们对气候变化影响的预测是一致的。” WMO副秘书长Elena Manaenkova指出,“这不再是模型中的一个情景,而已经成为现实。”

与纽约时报商榷:中国减排努力真的不够吗?
2018年8月2日

日前《纽约时报》发表一篇题为“China Is a Climate Leader but Still Isn’t Doing Enough on Emissions, Report Says” 的文章,介绍在哥伦比亚大学任职的前美国能源官员戴维·桑德罗(David Sandalow) 最新发布的《中国气候变化政策指南报告》。 

该篇报道指出“中国减排力度难以实现全球目标”,称该报告表明“如果中国的碳排放量继续保持目前的速度,各国将更难实现重要的气候变化政策目标”,“即使中国的排放量在2030年之后减少,这个目标也可能难以实现,除非它迅速下降”。

借他山之石为中国近零碳排放区建设献策
2018年7月16日

2015年召开的中共十八届五中全会上,我国首次提出了建立近零碳排放示范工程的要求,并在2016年3月发布的“十三五规划纲要”中再次明确实施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在国务院2016年下发的《“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中则进一步提出到2020年建设50个近零碳排放区示范工程项目。然而,近零碳排放到底是什么意思呢?中国的近零碳排放区该如何规划和建设?

借绿色发展价格机制东风 促进差别电价政策遏制高耗能产业扩张
2018年7月5日

2018年7月2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的《关于创新和完善促进绿色发展价格机制的意见》(发改价格规〔2016〕75号)引起广泛关注。根据国家能源局统计,2018年5月份全社会用电量5534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1.4%。这是2014年以来,单月社会用电量首次两位数增长。工业用电量对当月全社会用电量增速贡献率为72%。

委托拍卖:一种在加州碳市场采用的结合免费分配和拍卖分配要素的混合配额分配方式
2018年5月23日

编者按:全国碳市场于2017年12月19日正式启动,初步确立了分基础建设期、模拟运行期和深化完善期三步走的行动方案。此消息一经发布得到国际社会的普遍肯定,认为此举彰显了中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问题上的担当和领导力。绿色创新发展中心一直以来对碳市场议题高度关注,并组织过多场国际国内专家的研讨会。自今日起本公众号将陆续刊发关于碳市场议题的系列文章,旨在促进相关议题的最佳实践经验交流、问题分析探讨。今天刊发的分析加州碳市场委托拍卖机制的工作论文,由能源创新研究团队 Chris Busch和 Hal Harvey撰写,绿色创新发展中心分析师陈美安翻译。此文还将根据最新进展持续更新,敬请关注。

(阅读原文)

环保税首征期申报税额66.6亿 税制体系完善尚需时间
2018年5月14日

国家税务总局2018年5月10日发布的数据显示,在4月1日-18日的环境保护税首个纳税申报期内,全国共有24.46万户纳税人完成环保税纳税申报,共计申报应纳税额66.6亿元,扣减申报减免税额22亿元,实际应征税额44.6亿元。环境保护税首次征期结束,标志着环境保护费税制度转移平稳落地。

汽车正在毁掉我们的城市
2018年4月28日

编者按:2018年4月25日《纽约时报》发表了Justin Gillis和 Hal Harvey联合撰写的题为《汽车正在毁掉我们的城市》的观点文章。本中心获得作者授权特翻译发布此文。

我们可能正在经历一个奇迹的新时代。上个月,洛杉矶否定了在一条高速公路上增加车道的提案,这是在城市的一个意外动向——多年来城市普遍错误地认为更多的车道意味着更少的交通拥堵。

欧盟发布“可持续金融行动计划”
2018年3月13日

2018年3月8日,欧盟委员会发布了“可持续发展融资行动计划”(Action Plan: Financ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以下简称“行动计划”。这是欧盟为推动可持续金融发展而迈出的实质性的一步。

这个行动计划的发布背景是《巴黎协定》以及联合国“2030可持续发展议程”。可持续发展议程中提出的17条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包括减贫,教育,性别平等,包容性增长,可持续消费,应对气候变化,海洋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社会公平等。从这个背景看来,“行动计划”的内涵会比一般意义上的“绿色金融”范围更广。从“行动计划”的文本可以看到,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以及低碳发展是重中之重。

武汉达峰行动计划:提升城市低碳规划科学性的实质性进展
2018年1月9日

2017年12月底,武汉公布了《武汉市碳排放达峰行动计划(2017-2022年)》,旨在推动武汉碳排放在2022年左右达到峰值。计划中包括八大任务,明确要求全市的工业(不含能源)、建筑、交通、能源领域的二氧化碳排放得到有效控制,基本形成具有示范效应的低碳生产生活“武汉模式”。

静水深流环保税开征
2018年1月2日

新年环保界一大喜讯是环境保护税法和环境保护税法实施条例同步正式施行,排污收费制度完成了其部分的历史使命。排污收费和环境保护税是环境经济学“庇古税” 理论应用于政策实践的两种形式。理论上讲,“庇古税”认为对污染企业征税,可将环境污染的外部成本内部化,实现环境容量的最优配置;而其关键是税率(费率)要和污染损害的边际成本相当。征收”庇古税”目的不是增加财政收入,而是调节行为。当污染行为减少,税基就会逐步缩小,税收收入相应逐步减少。

碳市场十二问
2017年12月22日

问题一:我国为什么要建设全国碳市场?

碳排放权交易体系,简称碳市场,是一项基于市场机制来实现温室气体减排的政策工具,是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迫切需要。

在碳排放权交易体系下,政府对一个或者多个行业的碳排放设定总量控制,即该行业允许排放的温室气体的最大总量水平。并在控排企业(纳入交易体系行业中的企业)中分配可交易的碳排放配额。控排企业可以根据自身减排成本来买卖碳排放配额,从而以最低成本实现节能减排。

外媒如何评价全国碳市场启动
2017年12月21日

2017年12月19日,国家发改委召开全国电视电话会议,宣布正式启动全国碳市场。该计划一经公布,立即引发世界关注,众多国际媒体纷纷在第一时间发出报道。本中心特摘编几家主要媒体的报道,让我们听听国际社会对全国碳市场启动的评价。

全国碳市场今日启动 规模超欧盟成全球最大碳市场
2017年12月19日

经过紧锣密鼓的准备,全国碳市场终于宣布在今天启动。这不仅标志着我国的节能减排工作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同时也将进一步推动我国在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启动后的全国碳市场将超过欧盟碳市场现有规模,成为全球最大碳市场。

各地环境保护税拟征税额:总体税费平移,12省区税收力度将大于排污费
2017年12月6日

《环境保护税法》将在2018年1月1日正式实施。这标志着中国将进入环境保护制度的新纪元,排污收费制度逐步向环境保护税制度转换。

根据税法规定,省、自治区、直辖市提出和调整当地应税大气污染物和水污染物的具体适用税额,报地方人大常务委员会决定,并报全国人大常务委员会和国务院备案,地税部门负责当地环保税征收工作,由环保部门负责污染物的监督管理。

迎接后燃油车时代,中国城市准备好了吗?
2017年11月3日

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和降低化石能源消耗的努力中,各国相继宣布禁售燃油车的时间表。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城市也应时而动。迎接后燃油车时代的到来,中国城市是否已经做好准备?运用绿色创新发展中心开发的“低碳政策库 ” (iGDP Policy Mapping) ,我们可以做个简单的梳理和评估。

“绿色发展”不只停留在概念层面
2016年12月27日

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网站正式公布由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统计局、环境保护部、中央组织部四部委共同制定的《绿色发展指标体系》和《生态文明建设考核目标体系》,作为生态文明建设评价考核的依据。绿色创新发展中心高级分析师认为:指标体系的出台推进了政府评价考核体系从偏重GDP的传统向更能反映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的综合指标体系的转变,量化的考核指标更聚焦于地区绿色发展的多维度客观表现,有利于相关政策和行动的评估和调整。这两个文件的出台标志着绿色创新发展不只停留在概念层面。

(阅读原文)

绿色低碳城市试点知多少
2016年12月4日

中国国家发改委分别于2010年7月和2012年11月发布《关于开展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气候【2010】1587号)和《关于开展第二批低碳省区和低碳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发改气候【2012】3760号),确定了在36个城市,6个省开展低碳试点工作。除上述国家低碳试点以外,国家发改委也和各部委及相关部门在行业层面建立了多项试点或示范,它们按照发布时间的排序如下图所示。

吐鲁番新能源示范区--执行摘要
2016年3月2日

吐鲁番新能源示范区(以下简称示范区)位于新疆吐鲁番市东部。示范区定位为“吐鲁番新能源科技城”,建设目标是到2015年,城市可再生能源消费占城市能源消费33%,替代能源量0.6万吨标准煤/年。 示范区分布式光伏规划总装机容量为13.4兆瓦。截至2013年8月,示范区共安排建设资金25.7亿元。

深圳碳交易试点 执行摘要
2015年12月1日

国家发改委自2012年起选取7个省市作为碳交易试点,深圳作为唯一一个单列市,于2013年6月18日率先启动碳交易。至2015年,深圳碳交易经过了2个完整的履约期,取得了一定的减排成效,对于企业的碳资产管理,政府和其他相关方的碳信息管理及碳市场运作具有较好的推动作用。

(阅读原文)

瑞典大步迈向第一个fossil-free国家
2015年10月7日

2015 年9月26日,瑞典首相Stefan Löfven在纽约举行的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大会上,宣布瑞典将力争成为”第一个淘汰化石燃料(fossil-free)的福利国家”。[1]首都斯德哥尔 摩已经为此规划了2050年的目标,并制定了具体的路线图。[2]瑞典的这一系列举措显示出其应对气候变化的决心,在国际范围内引起了很多讨论。

(阅读原文)

碳税和碳交易如何并存:法国经验及其他
2015年9月9日

2020年法国碳税税率将达到每吨二氧化碳56欧元

据路透社的报道,7月22日,法国通过了新的能源改革法案(Energy Transition for Green Growth Bill)。在该法案下,法国的碳税税率将在2020年达到每吨二氧化碳56欧元,到2030年继续提高到每吨100欧元。在法国,碳税是针对天然气、石油和煤炭等化石能源征收的。它和欧盟的碳交易(EU ETS)并行存在,但并没有交叉。EU ETS覆盖下的排放源,如工业企业、发电行业等,并不需要缴纳碳税。

(阅读原​文)

iGDP数说、图说和假说中国INDC
2015年7月3日

2015年6月30日,中国向UNFCCC(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正式提交了迄今为止最长、最全面、也是最受瞩目的应对气候变化国家自主贡献文件《强化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中国国家自主贡献》(简称:中国INDC)。截止到目前,全球共有15个国家和欧盟(28个成员国)提交了本国INDC,约占全球碳排放总量55%。

(阅读原文)

中印应对气候变化政策比较
2015年5月29日

2015年5月15日,印度总理莫迪访华期间,中国和印度两国政府在北京发表关于气候变化的联合声明,称两国正在为年底的巴黎气候大会做准备,争取在会议前尽早提交国家自主决定贡献(INDC)

(阅读原文)​

摸着别人的石头过河——美国环境署《清洁电力计划》的最新进展
2015年4月27日

编者按:近日读到一篇分析美国《清洁电力计划》“难产”原因的文章,提到了《清洁电力计划》出台遇到的一些法律障碍、对碳交易的影响等。太阳底下无新事,美国摩拳擦掌准备出台的这个针对电力行业的基于强度目标的《清洁电力计划》,对我国如何推进灵活的机制促进电力行业减排有很多借鉴意义。我们要摸着石头过河,更要摸着别人的石头过河。这篇小文是对美国《清洁电力计划》最新进展的一些理解,供大家探讨。

(阅读原文)

能效融资风险分担
2015年4月17日

欧盟委员会(European Commission)和欧盟的政策银行—欧洲投资银行(European Investment Bank)共同推出了一个旨在促进节能项目私人投资的金融工具,即”PF4EE”(Private Finance for Energy Efficiency Instrument)工具。

(阅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