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的G20峰会上,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与中国外交部长王毅、法国外交部长勒德里昂共同举行气候变化问题三方会议,强调了国际气候变化合作的重要性。因为,时不我待。日益频繁的极端天气——热浪、山火、飓风、水灾——说明地球受到人类活动带来的升温恶果已经显现,并有难以遏制的趋势;而IPCC发布的1.5度报告则强调“每一点升温都影响严重”。
2015年,196个缔约方达成的《巴黎协定》为2020年后全球应对气候变化行动作出了制度上的安排。各方就本世纪末的温升目标达成了共识,力图将全球平均气温升幅较工业化前水平控制在2摄氏度之内,并为把升温控制在1.5摄氏度之内而努力。
距离2015年巴黎协定通过已经过去三年,明确巴黎协定的实施细则已经到了最后交卷的时刻,这是本次大会万众瞩目的头号热点,也是必须完成的任务。因此本次气候大会被媒体认为是巴黎协定生效之后的一次最重要的气候大会。12月2日,BBC新闻滚动播出关于气候变化大会开幕的消息,还请来包括英国金融时报等几家媒体的资深记者对大会的预期成果进行分析。这位记者分析到,谈判代表面临着将几百页的文本变成各方同意的实施细则,任务着实艰巨。
巴黎协定作为指引全球各国减排努力的框架,确定了各缔约方每五年提交和更新国家自主贡献,并在透明和可计量的框架下持续报告减排进展,以及每五年进行一次全球盘点评估全球减排努力能否达成巴黎协定的目标。简而言之,本次大会要确定的实施细则就是要将给出各缔约方明确的行动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