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碳”目标的提出已进入第三个年头。目前,我国已建立起碳达峰碳中和“1+N”政策体系,制定了中长期温室气体排放控制战略。
地方落实是实现双碳目标的关键。我国各省级地区在经济发展阶段、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和资源禀赋等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因而低碳转型的侧重点也不尽相同。
iGDP团队在近期发布的零碳录年度报告——《中国省级气候行动进程与展望》中,基于零碳录数据库、利用统一可比的指标体系,对省级碳排放趋势、气候行动规划及政策实施状况进行了梳理,并通过案例评估地方现有政策是否足以支撑双碳目标,最后提出加强地方气候行动的建议。
我国绝大多数省级地区碳排放强度持续下降,经济增长对碳排放的依赖程度降低;三分之一的省级地区已经呈现碳排放与GDP增长脱钩的趋势,即实现了经济总量增长的同时碳排放总量保持平稳甚至下降的趋势。地方正在进行双碳政策部署,覆盖能源、工业、交通、建筑等重点领域。零碳录团队收集了2021-2022年间出台的449个地方双碳政策,其中16%属能源绿色低碳转型,14%属绿色低碳交通,10%属绿色低碳建筑,11%属于工业节能降碳行动,22%属跨部门政策(包括碳市场、经济激励、数据平台、能力建设等)。可见,地方双碳策规划涉及的领域在拓宽,能源体系仍是普遍的关注重点,政策对工业、交通、建筑等其他领域的强调也在加强。地方双碳政策分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