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18年10月发布的IPCC1.5度报告中也指出,将全球温升限制在1.5度以内的模型路径中都需要考虑针对甲烷和黑炭的深度减排(在2050年将两者的排放降低到2010年水平的35%以下)。
尽管从全球范围来看,和二氧化碳相比而言,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排放所占比重相对较小,但是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却不能忽视。EDGAR 2017年的报告显示,2016年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量中,三种主要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甲烷、氮氧化物和温室氟化气体)占28%。该报告数据表明,中国在2016年的非二温室气体排放也占到将近20%,其中甲烷排放比重最大,主要来自油气生产过程、农业和废弃物处理三个领域。本文将聚焦排放占比最大的甲烷以及其主要排放源之一的废弃物处理——城市生活垃圾进行分析。
生活垃圾管理如何缓解气候变化
在城市生活垃圾管理的过程中,其产生的温室气体大多来自垃圾填埋产生的甲烷和垃圾焚烧产生的二氧化碳。尽管在垃圾末端处理中通过对甲烷的回收和改进垃圾焚烧技术等手段可以降低温室气体排放,但是如果在垃圾产生的源头给垃圾减量并对垃圾进行有效分类将可以有效降低垃圾的总量和提高垃圾利用的效率,进而降低垃圾产生的温室气体。
首先,减少垃圾产生量。在垃圾源头采取减量措施,通过鼓励公众参与来减少丢弃的垃圾并回收使用可再生产品等,例如减少浪费的食物或者是重复使用购买商品的塑料袋,都将直接减少进入垃圾处理环节的垃圾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