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指标的选取上受到了数据可得性的很大制约。有些指标可能会比较理想,但是并没有那么多的数据,特别是涉及到的各个城市的数据都要有,难度会更大。这个指标体系里需要改善的是没有二氧化碳,只有二氧化硫、二氧化氮、PM10值的浓度。环境指标中的建成环境主要指的是城市基础设施。经济发展和资源利用方面的指标相对少一点,分别有三个指标。
在指标的权重方面,我们采用了直接赋权的方式,没有采取专家打分的方法。从可持续发展的角度来讲,主要是涵盖经济、社会和环境三大领域,各占三分之一。我国正处于城镇化转型的阶段,强调要提高城镇化的质量。城镇化的质量主要指的是社会发展和环境的改善,以改变我国以往过于偏重经济发展的观念。从这个角度出发,我们把社会和环境放更多的比重上,社会占三分之一,环境占三分之一,然后经济和资源利用各占15%,两个加起来占三分之一。也就是说我们是根据可持续性发展领域的重要性来确定权重的。
那怎么去对指标它进行评分呢?对指标首先做无量纲的处理,做的最好的是1分,最差的是0分,建立指标区间,再按得分乘以它的权重,最后会得到某个指标的分数。这个分数只是一个粗略的参照。在我国数据的准确性比较弱,涉及到城市的数据很难准确,比如某些城市报的数据,我们在测算的时候就会发现有的指标不正常,我们会把这些不正常的指标进行剔除。
总体排名和分项指标排名的发现
我们做指标测算是希望发现一些规律,找到一些做的比较好的城市,看他们有哪些好的做法,给其他城市一个借鉴,这是这项研究的目的。我们对研究结果做了分析:总体的情况是,大部分的城市在过去的几年里可持续发展状况都有改善,但也有部分城市出现了下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