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两会】重大项目清单透露各省经济复苏的绿色化水平
2021年3月2日

绿色创新发展中心 李昂 刘雪野

中国的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已成为国内外热议话题,“十四五”规划作为碳中和目标出台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格外受到关注。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被列为2021年的重点任务之一,不仅如此,可以预见到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节能减碳、低碳转型将是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主题。碳中和规划或工作方案是具体工作的核心引领,但其落实更为重要。各省重大项目清单作为实体经济发展的微观表现,其绿色低碳化程度更能反映宏观政策的落实情况。又是一年“两会”时,在 “十四五”规划和各省重大项目清单即将揭晓之际,本文试图通过对2020年重大项目清单进行回顾,明确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给各地乃至全国带来的政策额外性,希望各地各部门在制定工作规划时能够及时查漏补缺,使得长短期目标相一致,确保碳中和目标的早日实现。

新冠疫情爆发已一年多,如今,国内在严密布防的情况下仍出现了部分地区的反弹,全球经济仍饱受因为疫情以及相关防控措施带来的严重衰退。对于绿色复苏的讨论自疫情初期就已经开始,国际社会对此的关注逐渐升温,不同国际机构、学者以及各级政府就绿色复苏的原则、行动以及投资重点等领域都提出了各自的观点和建议。主流学者和研究机构认为,经济刺激和绿色发展可以实现双赢,恰当的应对可以将危机转化为机遇。
 
中国经济复苏的绿色化程度受到了国内外的关注。在2020年两会期间,《政府工作报告》明确了“六保六稳”方针和“两新一重”建设重点。与部分国家不同,中国并没有针对疫后经济复苏提出单独的计划,而是与常规政府工作相结合来谋划和落实相关任务。习近平总书记9月22日在联合国大会上公布了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这一声明释放了积极的信号,即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不会因为疫情或其他外部因素变化而削弱。随之而来,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如何在经济复苏中体现成为国际社会的焦点。
 
随着2020年各省GDP统计数据的出炉,除湖北以外,各省GDP增速已经翻红,经济复苏似乎已经成为过去时。“十四五”作为通向2060碳中和目标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具有特殊意义,关键在于将碳中和目标应与中短期目标相结合,为碳达峰以及碳中和路径奠定基础。
 
“十四五”规划的绿色化水平可以通过与2020年进行比较来实现。各省的重大项目清单能够一定程度上反映国家宏观政策在地方层面的落实情况,对其进行分析能够了解地方经济发展的重点领域及其绿色化情况,以便查漏补缺,适时调整。出于这个目的,我们收集了28个省份的重大项目清单,以“两新一重”、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2020年版征求意见稿)(后简称“浅绿项目”)以及《欧盟可持续金融分类方法》(后简称“深绿项目”)等三个项目界定对重大项目进行筛选,以判断各省重大项目的绿色化水平,间接了解各地经济发展的绿色化程度。
  
如前所述,截至2020年6月,共有28个省份公布了重大项目清单,涉及项目共24504个,其中41%是“两新一重”项目,15%是“浅绿项目”,11%是“深绿项目”。了解《欧盟可持续金融分类方法》的读者可能知道,这个分类方法下大致有三类项目:第一类是天然符合分类的项目(如回收铝、储能、太阳能发电、风电、海洋能、电动乘用车或者商用车等);第二类是需要判断执行标准的项目(如新建筑要符合欧盟国家NZEB and EPC rating of B或以上);第三类是需要通过具体阈值判断(如混合动力的乘用车或者商用车、水泥制造、铝制造要符合能效水平要求等)。重大项目清单中肯定符合欧盟可持续金融标准的项目占比4%,其余7%要看具体的项目信息才能判断。在“两新一重”项目中,浅绿项目占比14%,深绿占比12%。

就全国各类项目数量的平均值来看,“两新一重”项目数量占比48%,“深绿”项目占比14%,“浅绿”项目占比18%。以下三张图分别显示了各类项目在28个省份的占比情况,红色线条是国家平均值。

需要指出的是,在24504个项目中,有53个煤电项目。陕西数量最多,有10个项目(在建4个,新建6个)。其中,华能延安电厂已经停建12年,其他地区也有因为安全事故、环保问题停建或缓建的项目,这些再次出现在重大项目清单中,不免让人担心经济发展的优先级高于安全或环境合规考虑,对化石能源的路径依赖会因为疫情的原因日益加重。山西省在2022年级2023年装机充裕度预警都为红色,有三个在建电厂;甘肃在2021-2023年的装机充裕度都是红色预警,目前有一个续建项目。
 
在28个省份的重大项目清单中,有10个省份[1]不仅有项目清单,还有相关的预算金额。在对这10个省份的预算金额比例和项目个数比例进行分析后,可以看出,不同定义范围的项目在预算金额和个数占比略有不同,但大致规律是相似的,即“深绿”项目占比会略低于“浅绿”项目占比,如果考虑欧盟标准中对阈值和行业标准的要求,“深绿”项目占比会更低,“两新一重”项目在预算和个数的占比都接近五成。
此外,本研究还对各省重大项目清单中绿色低碳项目进行了大致分类,共有17大类3548个项目属于绿色低碳项目。在项目数量上排名前五位的领域为公共交通基础设施、水资源节约和利用(气候变化适应相关)、环保节能装备制造、生态修复以及可再生能源发电。作为“两新一重”重点领域的电动车充电桩以及老旧小区改造在重大项目清单中并没有占据显著位置。
2020年的各省重大项目清单早于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发布,这两个目标还未能体现在各省的重大项目清单中。也正因为此,对2020年各省重大项目清单的梳理和分析更能够体现3060目标对“十四五”规划带来的额外性。在“十四五”开局之年,不仅规划本身要兼顾长远和现在,落到实处的投资项目也需避免锁定效应,至少应遵循无害原则,确保不降低应对气候变化的行动力度。可再生能源、电动城基础设施以及老旧小区改造等既能提升城市品质又能贡献经济发展以及气候目标的领域应该得多更多重视。此外,工业、交通、建筑等领域的零碳试点示范也是通向碳中和之路不可或缺的一环,各地在挑选重大项目时可因地制宜的进行选择。
 
此文主要结论摘自绿色创新发展中心《疫后经济复苏和绿色发展》项目研究报告。报告全文会在之后发布,敬请关注。

关于作者

李昂,绿色创新发展中心研究总监/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气候与能源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负责城市低碳发展和绿色金融的研究工作,她是“中国低碳试点城市政策和实践”项目、《低碳城市发展:战略规划和行动指南》以及《低碳城市绿色金融案例研究》的负责人。李昂在可持续发展领域有超过10年的工作经验。加入绿色创新发展中心之前,她曾就职于绿色和平、世界自然基金会以及德国国际合作机构等机构,负责可再生能源政策和其他气候和能源项目。李女士作为“志奋领”学者获得埃克塞特大学能源政策硕士学位,同时拥有北京工业大学环境科学学士学位。
  
刘雪野,绿色创新发展中心分析师/北京绿色金融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气候与能源研究中心研究员。刘雪野曾在2016-2019年间为C40城市气候领导联盟工作,帮助建立和促进中国公共交通管理网络及开展相关研究。加入C40之前,她在中国城市建设研究院工作,主导和实施包括国家标准编制到国家公园试点规划的20个项目。刘女士拥有北京师范大学城市生态学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