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持续金融与能源转型国际圆桌对话”探讨中欧合作潜力

绿色创新发展中心 李昂

12月11日,由绿色创新发展中心(iGDP)和Funds People主办的“可持续金融与能源转型国际圆桌对话”在马德里Comillas大学举办。会议得到能源基金会、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以及西班牙Comillas大学的大力支持。本次会议旨在通过中欧金融以及能源专家的分享和讨论,深入了解可持续金融分类方法以及能源转型对金融行业可能带来的影响,探讨中欧进一步合作的机会和方式。

18位来自政府、学界、非政府组织和投资界的发言人就可持续金融分类方法学和绿色金融推动能源转型议题进行了讨论。会议由iGDP执行主任胡敏主持,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主任马骏,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中科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副院长王毅以及Comillas大学商学院院长Teresa Corzo Santamaria女士致欢迎辞。

作为绿色金融的有力推动者,中国和欧洲在推动绿色项目定义方面都作出了坚实的努力。马骏主任在发言中介绍了自2015年以来中国绿色金融的发展历程,他认为绿色项目分类方法,通过政策激励将绿色项目的效益内部化,信息披露以及绿色金融产品体系是中国绿色金融体系发展的四大支柱。王毅院长在致辞中也强调了绿色项目定义的重要性。
2019年3月由国家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等七部委联合发布的《绿色产业指导目录》涵盖了节能环保、清洁生产、清洁能源、生态环境、基础设施绿色升级和绿色服务等六大类,并细化出30个二级分类和211个三级分类,马主任认为这是目前最全面且可操作的绿色项目分类指引。
  
在本次会议前不久,即COP25第一周,欧盟就建立统一的可持续金融分类方法达成一致,此分类方法旨在推动欧盟在2050年实现碳中和,覆盖了全部资产类别,并包括了钢铁、水泥清洁生产等能够促进可持续转型的产业和经济活动分类。其对于发电行业的排放标准为低于100g CO2/kWh,乘用车的排放标准则定义为低于50g  CO2/km。
来自Allianz Global Investor的Steffen Horter博士认为,这个分类方法将直接影响项目在尽调阶段的筛选标准,“这不仅仅是一个活动分类,更是一个风险指导框架。机构投资者可以通过要求公司披露其在气候变化及其他环境领域的表现,如碳排放信息等,来判断其风险,而这也将提升企业的环境信息披露质量。”
  
CDP全球政策总监Pietro Bertazzi先生就此补充到:“向CDP披露环境信息的8500家企业中有73%参考了TCFD(气候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对于气候风险的披露要求,虽然还没有达到最佳的披露水平,但这些企业已经在提升能力来适应这个要求。”
  
“对于资产管理公司来说,可持续金融分类方法还有一个用处就是按照分类标准来跟踪投资流向”,来自BNP Pribas资产管理公司的Helena Fiestas女士指出,“希望能将分类方法与ESG评级结合在一起,为投资人提供更明确的信息。”
此次圆桌讨论的下半场聚焦于减少对煤炭的投资的研讨。西班牙生态转型部(Ministry of Ecological Transition)电力副主任Manuel García Hernández介绍了西班牙今年提交给欧盟的《国家能源和气候规划(2021-2030)》。这份规划为西班牙能源中长期发展设定了清晰的排放和能源目标,如在2030年可再生能源市场渗透率达到42%,在2050年形成100%由可再生能源供电的电力系统。根据Hernández先生的介绍,《国家能源和气候规划(2021-2030)》到2050年的投资需求总量为2.36亿欧元,主要支持领域在可能再生能源和能源效率,其中80%将由私人投资来完成。
  
相比于可再生能源较为乐观的融资前景,欧盟的煤炭产区则面临着转型的艰巨挑战。欧洲煤炭地区转型平台(Platform for Coal Regions in Transition)的Andrzej Błachowicz先生指出:“欧盟范围内80%的煤炭产区都在亏损,仅在2019年就损失了近65.7亿欧元。”在他的发言中还提到,“欧盟共有41个煤炭产区,提供了近19万个工作岗位。欧盟、成员国以及NGO通过资金以及具体的项目来支持这些煤炭产区转型,仅欧洲结构和投资基金(European Structural and Investment Funds)一家就提供了6540亿欧元的资金,占欧盟预算的一半。”
  
“如果要实现2℃目标,全球煤炭的消费量需要在2020年达峰,并在2030年削减50%,”来自Agora能源转型机构的Philipp Hauser先生说,“德国的经济发展还没有与能源消费完全脱钩,鉴于本地煤炭生产对于就业以及经济发展的作用,德国会首先减少进口煤炭的使用,并在2038年关闭所有煤电厂。”
  
在随后的讨论环节中,来自资产管理公司、咨询公司以及非营利机构的专家分享了煤炭去投资领域的现状和见解,并由能源基金会首席执行官兼中国区总裁邹骥进行了总结发言。
在COP25闭幕当天,高盛公司公布了其最新的环境政策,明确提出会停止对新建煤电厂以及煤矿的直接投资。在此之前,已有1200余家机构、58000名个人投资者明确将停止对化石能源的投资,这些机构和个人共持有约12万亿美元的资产。这其中就包括国家开发投资集团,该集团于2019年完全推出煤炭业务,未来主要投资新能源领域。投资机构决策的调整不仅仅出于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关注,更是对其可能带来的风险的预判和严密的计算。
  
就在刚刚结束的 “2019中国金融学会学术年会曁中国金融论坛年会”上,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陈雨露在发言中指出:“(气候变化的宏观金融风险)将通过资产价值重估、资产负债表、抵押品价值变化、风险头寸暴露、政策不确定性和市场预期波动等渠道,对宏观经济和金融变量产生显著影响,进而冲击金融稳定和宏观经济。”既有的经验证明,能源结构的低碳化,既能够突破能源约束、转变发展模式,又能给企业和金融机构带来新的业务机遇,并降低其面临的环境与社会风险。
  
中欧在绿色标准制定过程中已经开展了深入的沟通和合作,在能源转型,特别是煤炭产区以及传统工业基地转型过程中也在互相借鉴和学习。相信双方在绿色金融领域的合作将成为能源转型乃至经济结构调整的有力抓手,通过前瞻性的研究以及相关政策制定推动金融机构在能源转型中扮演至关重要的作用。
  
(图片摄影/汪燕辉)

下载报告

我们承诺您的信息将不会用于营销目的,iGDP旨在寻求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