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低碳发展指数研究”介绍

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研究和国际合作中心 杨秀

编者按:2017年6月16日 “东北亚低碳城市发展同行评议及国别比较研讨会”在北京举办,来自韩国、蒙古国的国际机构代表以及来自浙江、山东、武汉、天津等省市及在京的国内外专家三十余人出席了此次研讨会。本次活动由绿色创新发展中心、联合国亚洲及太平洋经社委员会(UNESCAP)东亚及东北亚办事处、能源基金会和ICLEI-倡导地区可持续发展国际理事会东北亚秘书处联合举办。本次研讨会的召开标志着为期17个月的 “东北亚低碳城市发展:同行评议和国别比较”项目的启动。本网站特编辑部分嘉宾的精彩发言以飨读者。

 

“城市低碳发展指数研究” 主要是为了评估低碳试点城市。一是结合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开展的低碳试点的组织和评估工作;另外低碳试点相对有明确的政策和要求,所以在城市低碳发展中可能相对比较先进,因此我们想优中选优,打造低碳城市的标杆,挑选出比较好的城市做示范。

因此在指标的构建过程中会考虑相关政策的要求,即三批试点通知的要求;以及在试点实施方案和“十二五”、“十三五”控温方案中对低碳发展和低碳试点提出的具体要求。基于这些考虑,这项研究构建的指标框架,确定了14个指标及其权重和计算方法。

如下图所示,14个指标分成了四个方面的一级指标,分别是低碳发展的理念、水平、进展和基础,最右面的数字标示的是一级指标的权重。低碳发展理念和低碳发展基础相对比较偏政策,是定性的,这也是我们这个指标体系的一个特点。对这两项具体指标的赋值,不是采用非0即1的方法,而是有连续性的。比如编制规划,编制到什么程度,给什么样的分,会根据政策努力程度不同打分。

对指标进行打分有三类方法。第一类是定性指标,即进行描述性的打分,直接和政府的工作、努力、绩效挂钩;第二类指标是没有明确客观评价标准的定量指标,我们会进行排序;第三类指标是有明确客观评价标准的定量指标,比如人均用电和公交分担等,这些是有国家规划目标的,我们会把具体数值和规划目标进行比较。

我们对第一批和第二批共36个试点城市进行了初步测算,试点之间的横向比较结果是镇江、上海、北京、杭州等城市排在前几位。我们对镇江进行了纵向分析,从2012年它成为试点到2015年的分析,我们发现镇江在2012年的时候才得了0.28分,原因主要是相关的工作还没有开展;到2015年工作做的非常完善了,而且一些定量指标确实有了非常大的进展,所以得分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通过这个分析也发现,镇江在低碳发展水平和低碳发展进展方面还有提高的空间,还没有达到国家对城市的要求。

这项研究也参考了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的“低碳城市指标体系”,以及北师大发布的“绿色发展指数”。与这几项研究的区别就是评价对象和评价方法,以及主要一级指标里面的定性考虑是不一样的。

我们在工作中也遇到了一些挑战,比如如何定性工作进展,我们有指标和固定的分值,如果像镇江那样,已经做了某项工作,这个指标的得分就不会再有变化,能得到满分。那怎么来描述工作的持续进展?我们现在考虑的是阶段性的,每五年将工作要求进行一个提升。所以在“十二五”得了满分之后,到了“十三五”,会按照新的要求还会进步的空间。

另外还存在基础数据来源不完善的问题。还有关于城市的分类指导的问题,从城市之间的对比来看,最低的得分连0.4都不到,那是不是要考虑分类指导? 目前我们想对城市进行横向打分,所以在分类指导这里还是想归一化、统一化管理。

另外,我们这个指标去年年底的时候在镇江进行了首次发布,希望通过几年时间的调整和更新,到2020年即“十四五”的时候可以成为一个相对比较成熟的衡量试点或是低碳城市指标体系。

Close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