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迪拜零距离】iGDP主办中国角边会:中外专家共话全球合作推动非洲能源可持续发展
2023年12月12日

绿色创新发展研究院iGDP

12月10日,在阿联酋迪拜世博城举行的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COP28)上,绿色创新发展研究院(iGDP)和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项目(CCETP)联合主办了主题为“全球合作推动非洲能源可持续发展”的中国角边会,探讨中国、欧洲等主要经济体可以如何参与到非洲的能源可持续发展进程。

iGDP 策略传播项目主任姚喆主持会议。

当下,非洲正处在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节点。一方面,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凸显,非洲国家亟需增强气候适应能力、全面提高社会和经济的韧性;另一方面,随着全球低碳经济发展的加速,非洲作为“后起之秀”,正在探索一条属于自己的可持续能源、产业发展之路。

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一级巡视员孙桢出席活动并致辞。

iGDP 高级顾问、理事杨富强在致辞中表示,非洲大陆地域辽阔、生态系统脆弱,但欠发达地区普遍存在。非洲正经历着快速的城市化,其能源需求将随之快速增长。不同于欧美转型之路,非洲的能源转型主要依靠能源公司,也更需要其他国家的参与,为其在能源、经济和更多方面的发展提供帮助和资金支持。

中国国际发展知识中心副主任周太东在致辞中提到,对于非洲的能源转型和可持续发展,有三点非常重要。一是分享知识和发展经验,中国在可再生能源发展政策和技术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二是融资问题,尤其在后疫情时代,非洲应当寻求与多边开发银行、双边捐助方等各方的合作。中国也在努力创新融资安排,不仅通过政策性银行提供资金,也在努力动员中国企业开展更多工作。三是要推动非洲的研究人员以及政策制定者的能力建设。

iGDP 项目总监陈美安在主题演讲环节,分享了 iGDP 开展的“深化多边合作,促进非洲可持续能源发展”的研究项目。

项目研究以非洲的差距分析为切入口,认为非洲可持续能源发展的差距存在于电力供应及能源服务方面,同时存在融资差距。

目前,非洲拥有全球 30% 的太阳能资源,而光伏发电装机容量仅占全球的 1%。另据非洲开发银行(AfDB)的估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7”,非洲能源和电力项目每年的资金缺口在 350 亿到 500 亿之间。

iGDP 认为,通过多边合作撬动可持续能源投资,有利于解决非洲投资的多重风险,包括地缘政治风险、国内政策风险、金融风险等,同时提高效率,扩大项目的影响力。中国一直是多边合作积极的参与者。从 2015 年开始,中国已经和 14 个国家建立了第三方市场合作机制,合作内容涵盖产业发展、基础设施以及民生改善。

对于促进非洲能源可持续发展,iGDP 认为要在以下两个方面加强中欧非等多边合作。一是扩展支持领域。一方面是从能源供给到能源服务。目前,对非洲的支持主要集中在电力供应。未来需要扩展到能源服务,尤其是终端能源服务,这对汽车、食品生产、供热、制冷等领域都非常重要。这些服务的成本较低,而金融服务的项目交易成本很高。另一方面是从能源基础设施到全产业链产能合作。二是扩展合作伙伴,让多个国家的多个参与者参与进来非常重要。软性阶段,如能力建设,多方参与是建立信任和降低风险的关键。同时,还应积极推动当地社区、资助方和受援国的民间社会组织参与其中。

Christian Aid 高级倡导顾问 Joab Okanda 做了“非洲可持续能源发展:远景与机遇”的主题演讲。

他指出,非洲正面临重重危机,而能源是危机的核心。目前,尚有 6 亿非洲人用不上电,10 亿人无法获得清洁烹饪。但非洲丰富的可再生能源,为解决这些问题提供了机会。比如,非洲大陆的风能潜力超过 59000 GW,足以覆盖非洲大陆 250 倍的电力需求。

非洲需要更多对可再生能源的投资,为其工业化提供动力。但 2010 年至 2020 年间,2.8 万亿美元的可再生能源投资中,只有 2% 流向了非洲。非洲还需要提升其产品的附加值,以实现转型。非洲富饶的矿产,已成为化石燃料世界向可再生能源转型的重要资源。肯尼亚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该国 90% 以上的能源供应来自可再生能源。

2021 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批准了 6500 亿美元的特别提款权,但是在非洲国家都不在场的情况下建立的不公正的体系,非洲只获得了其中的 330 亿美元。而并不需要这笔钱的美国却得到了1170 亿美元。南方国家必须团结起来,调动大陆资源,推动金融改革,实现经济转型。

中外对话首席执行官 Sam Geall 发表了“中欧合作推动非洲可持续能源发展”的主题演讲。

他讲到,中国在实现能源普及方面的经验对希望实现电气化的非洲国家来说非常有价值。气候变化已成为 2021 年中非合作的关键领域之一。

中国的可再生能源发展处于世界领先地位,不仅是最大的太阳能生产国,也是太阳能电池板制造大国,其产量占全球供应量的 80% 以上。但这类投资,常常被问到的问题是肯尼亚是否拥有所需的硬件?合作能带来多少收益?当地公司能在多大程度上参与项目?但 Sam 认为,非洲国家在这一过程中,实现了更多的当地就业和技能转让。

在中国“一带一路”的倡议下,中国在非洲的大部分能源基础设施项目是大型公用事业开发项目,由大型国有企业承担。一些私营可再生能源公司愿意参与非洲的农村电气化活动,但得到的政治和财政支持不多。但是,三方公司为私营企业在非洲活动提供了机会和支持。

Sam 认为,借鉴中国在实现能源普及和太阳能扶贫方面的专长,不仅应考虑这些大型关键项目的机会,还应考虑三方合作和较小规模太阳能扶贫的潜力,并将其作为发展努力的一部分。

上海浦东益科循环科技推广中心项目主任武毅秀主持嘉宾讨论环节,围绕倡议承诺 2030 年前将可再生能源产能增加三倍这一目标,为非洲带来的机遇、挑战和意义,与 Joab Okanda、Sam Geall、气候行动网络非洲区域协调员 Safiatou Nana,以及清华大学社会科学学院能源转型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何继江进行深入对话和探讨。

气候工作基金中国区主任张晓华在总结发言中表示,2030 年前将可再生能源产能增加三倍是一个雄心勃勃的目标,但要实现这个目标,需要很多努力。在过去的 20 年里,中国在可再生能源方面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使得可再生能源的成本大幅降低,是献给世界的礼物。

非洲拥有丰富的可再生资源,具有很大的转型潜力。而且非洲人口年轻,拥有强劲的动力去实现这一事业。但同中国一样,实现目标的过程需要付出长期不懈的努力。同时,需要解决很多问题,比如融资问题、工业化问题,以及如何吸纳年轻一代成为转型的主力军。

文字/韩迪    图源:iG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