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气候经济学创始人斯特恩

绿色创新发展中心 汪燕辉

昨天,在距离Bula Zone一箭之遥的万豪酒店,一场由能源基金会举办的的高端闭门会议大咖云集。全球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顶尖人物现身会议现场,包括气候经济学创始人尼古拉斯·斯特恩(Nicholas Stern),促成《巴黎协定》谈判成功的幕后推手劳伦斯·图比亚娜(Laurence Tubiana),中国气候变化事务特使解振华。

笔者有幸和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教授斯特恩面对面,就中国和世界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热点问题进行了访谈。

他可谓是中国人民的老朋友了,能源基金会中国总裁邹骥告诉笔者:“斯特恩1984年就曾经来到中国,骑着自行车往返友谊宾馆和人大,披着军大衣站在讲台上为中国学生讲授能源经济学。”

(摄影/中新社 彭大伟)

 

低碳经济与解决空气污染问题的协同效应

斯特恩坚定的站在反对使用化石能源一方,他说:

“我不鼓励使用化石能源,包括煤电、石油、燃煤等,这样做有两点好处:更少的碳排放和减少空气污染。这是个基本的观点。煤电、燃油车的使用会带来空气污染,当下损害人们的健康,也会损害人们的未来。我认为应该减少化石能源的补贴,对使用化石能源的行为征税或是給碳定价,这是纠正市场失灵的方式,让市场传递更好的信号。对于收多少的问题,可以设定一个目标,可以是减排方面的,也可以是减少空气污染方面的,然后根据这个目标給碳定价。

今年五月在汉堡G20发布的报告上,结论是:在有其他政策共同作用的情况下,碳价到2020年每吨应该在40-80美元之间,到2030年在50-100美元之间才是能满足我们减排目标的。如果基于减少空气污染方面的目标,这个价格还应该更高。中国因为空气污染问题损失的GDP大概在5-10%之间,英国是5%。这是巨大的损失。

当然,也可以通过管理手段达到这个目的,比如对汽车尾气排放制定一定的排污标准。一些国家陆续出台禁售燃油车的时间表,英国将于2040年起停止销售汽油和柴油汽车,到2050年,行驶在英国道路上的汽车将全部实现零排放。我很期待中国在这方面会出台什么政策。相信中国在这方面一定会起到引领作用。

还有一点是要特别强调的,光給碳定价是不够的,还是要跟其他政策一起发挥作用。比如,在城市规划的过程中把城市设计得更有活力、更低碳,应用更多的电动汽车。

(摄影/黄玮)

 

全球低碳发展和经济增长的问题

斯特恩认为:低碳经济转型就是绿色增长。

经济发展越低碳,获得的发展就越强劲,更可持续。低碳和发展不是相互抵消的关系而是双赢的关系。低碳经济能够减少对空气和环境的损害,促进绿色技术和创新商业模式的出现。

中国有着世界最多的人口,也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和最大的排放国,并且中国还在持续发展中,因此确保这种增长是低碳的就更重要了。当然我们都知道中国面临的挑战是迅速的、巨大的、前所未有的。

首先这种转型带来的围绕人的问题,比如煤矿的关闭导致矿工失业,可能需要他们搬离原来生活的地方寻找新的工作机会,比如英国到2025年要关闭所有的煤电厂,我不知道中国要到什么时候采取这一步,但是肯定也会面临这个问题。

对这些被影响群体的问题我们需要认真对待,可以对他们进行就业再培训、他们也可以选择搬家,但是很多人不愿意搬离原来熟悉的社区,那怎么办呢?举个英国的例子,曾经的煤炭重镇纽卡索,现在成了税务登记表格的处理中心。对于这个问题的处理需要商业智慧和创新的想法,每个国家都需要有自己的应对之道。

 

还有就是既得利益群体的问题,这点在美国可能表现的更为明显,比如化石能源行业的投资者们获得了巨大的利润,如果转投他处,可能就不能有这么多的盈利。不过我个人对转型导致的人的问题的关心程度要远大于对这些既得利益者的关心。

与此同时,还要把低碳经济转型以人们可接受的方式进行。比如提高化石能源的价格提升不能一蹴而就,而要让人们慢慢适应。

还有一点,就是让绿色消费更便宜。这就需要技术创新、政策引导的共同作用。一方面让非绿色的消费成本更高,为碳排放付出代价。一方面让绿色的消费更便宜,比如中国对风电补贴,以保证它便宜,在开始阶段补贴是必要的,在它成熟后就应该停止补贴。

从投资者的角度,要鼓励绿色投融资的信息披露,要让投资者看到绿色投资是更有前景,更可持续的。要有这样透明的信息分享平台,让投资者能够做出更明智的决策。还有绿色投资银行、绿色债券等创新的金融方式都能更好的撬动资源,实现经济发展和低碳转型的双赢。

 

关于中国的碳排放达峰

斯特恩预计中国的碳排放在2020-2030年之间达峰,之后会进入平台期。

“ 经济发展越低碳,获得的发展就越强劲,更可持续。低碳和发展不是两者之间的交易关系。低碳经济能够减少对空气和环境的损害,促进绿色技术和创新商业模式的出现。我相信你们的气候变化特使解振华肯定很清楚这一点。中国在2-3年之前煤炭消费已经达峰,很有可能从现在开始的5年左右的时间内实现碳排放达峰。我对中国有信心,希望政府能够出台有力的政策措施尽早达峰。不过之后进入平台期也不意外,比如我注意到因为干旱导致中国某些地方水力发电不能持续,类似的原因都可能导致中国碳排放达峰后维持在平台期。”

 

关于碳市场

“中国即将启动的碳市场是非常重要的。目前碳市场覆盖了全球15%的碳排放,在5-10年间可能覆盖到25%,中国将为这一增长作出重要贡献。目前美国加州碳市场已经和加拿大的几个州的碳市场建立了连接,说不定未来加州碳市场也会和中国碳市场连接。欧盟碳市场也将开展新的一期,相信碳价会提高。欧盟碳市场的失败教训也可以供中国借鉴,欧盟碳市场在开始的时候发放了太多配额,遇到2008年的金融危机没有做好应对,导致碳价急剧下降。碳市场肯定要有应对经济形势变化和排放目标变化的机制。相信中国碳市场会很好的消化吸收这些经验教训,会比欧盟做的更好。”

 

*本文引用专家观点为现场采集,未经专家确认,如有疏漏敬请指正,责任归于作者。*

Close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