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地方气候行动研讨会圆满落幕
2024年6月14日

绿色创新发展研究院iGDP

2024年5月30日-31日,由绿色创新发展研究院(iGDP)和美国劳伦斯伯克利国家实验室(LBNL)联合主办的中美地方气候行动研讨会在美国旧金山圆满结束。来自中美两国的政策制定者、学者,以及来自中国广东省、山西省、海南省、上海市、天津市、澳门特别行政区等地的代表,共50余人出席本次研讨会。

本次会议与“中美地方气候行动高级别活动”同期举行。美国气候副特使 Rick Duke、中国生态环境部国际合作中心主任田成川为研讨会作开幕致辞。Rick Duke提出了一系列希望中美双方进一步思考和解决的问题;田成川主任发言强调需要通过国际合作寻求最经济的减排措施。

本次研讨会的议程设置围绕中美两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领域,包括柔性电网工业减排低碳建筑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碳市场等议题开展。与会人员围绕上述领域的具体减排措施进行了深入的技术讨论。通过这些技术讨论,与会嘉宾达成共识——把目标和政策落到实处,是形成真正减排量的关键

中国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王毅、马里兰大学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心创始人兼主任 Nathan Hultman 分别为两天的会议作总结发言,并概述了本次研讨会达成的主要观点成果。包括:

  • 中美双方专家对两国保持在应对气候变化行动领域的合作及其重要性给予充分肯定。本次研讨会的技术讨论卓有成效,应继续并扩大对话,尤其是行业减排的技术和实践。通过行业政策的落实可以提升减排雄心,本次研讨会上明确的合作重点包括:双建筑行业脱碳,特别是合作制定建筑改造的政策措施;可再生能源与电力市场的发展和建设,如就构建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高渗透率接入下的电力系统的战略和行动进行分享与合作;碳市场和绿色金融合作,因为美方拥有碳市场发展的成功经验,中国也在碳市场设计和建设的过程中不断创新和实践。
  • 中美双方专家一致认为应对气候变化关键在落实,关键是行动。国家层面的政治意愿需要求同存异,省州合作可以在可能的范围内进行创新,应将中美双方地方层面专家交流和气候行动的合作正式化,形成长效沟通机制。
  • 双方落实气候行动需因地制宜,甚至因时而异。同样的政策,在中美两国,甚至在某一个国家的不同地区都需要有针对性的设计。而且,有些行动提前实施和推后实施也会有不同减排效果。因此需要促进形成有地区针对性的决策咨询力量。因为气候变化政策咨询的力量存在巨大的地区不平衡,有些地方可能还没有完整的数据和分析工具,需要长期努力来形成地区性的决策咨询的力量。
  • 中美专家也表示双方可以在支持全球南方国家的气候行动上开展合作并有效发挥作用。公正转型是两国应对气候变化的重要机制,可以为化石燃料依赖型行业和社区提供新的经济发展机会。
  • 与会专家一致表示,希望在此次研讨会的基础上迅速将行之有效的措施推广开来,以较低成本实现较大减排,而不仅仅是简单追求一些新的主意,新的技术,某些想法和技术成本高,收效未必高。

与会专家还就未来开展交流或者联合研究的领域进行了探讨,主要包括:

  • 宏观规划:有关规划和模型工具的交流,如气候行动规划、电网规划等。
  • 储能与提高电网灵活性:加州和广东就当地特点,开展具体的试点研究,交流最佳实践。
  • 零碳建筑与建筑电气化:京津冀地区的超低能耗建筑与纽约地区的零碳建筑等进行一些更加深入的标准对比、实现路径等的研究,或者提高建筑电气化率方面的交流。
  • 工业电气化与循环经济:山西、江苏等地可与美国有关地区开展关于提高工业电气化率的研究。
  • 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中国中部省份与美国有关州在农业领域的减排实践交流与合作研究等。

此次研讨会强调了中美两国在应对气候变化领域开展合作至关重要,定将惠及全球。双方专家分享经验,深入交流,提出建设性的建议,为未来合作和联合行动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期待双方继续携手合作,共同推进气候变化行动取得实质性进展。

美国气候问题副特使Rick Duke发表致辞

中国生态环境部国际合作中心主任田成川发表致辞

iGDP主任/联合创始人胡敏发表致辞

LBNL首席科学家周南发表致辞

中国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王毅作总结发言

马里兰大学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心创始人兼主任Nathan Hultman作总结发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