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低碳发展智库伙伴
编者按:绿色低碳发展智库伙伴(GDTP,简称“智库伙伴”)自2014年6月全国低碳日发起成立至今,历经五载。值此特别时刻,智库伙伴秘书处邀请GDTP发起者之一,清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何建坤教授接受专访,回顾GDTP发起的初心,展望GDTP和中国绿色低碳发展的未来。
清华大学原常务副校长、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副主任何建坤
五年前GDTP应运而生
回首2014年,气候变化和低碳发展面临国际和国内新的形势。从全球来看,各个国家在制定自主应对气候变化的减排目标和行动方案,以迎接巴黎气候大会的召开。从国内来看,经济进入新的常态,即经济由高速增长转向高质量发展,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产业不断转型升级。中国正在实施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低碳发展也面临新的形势,一方面进行低碳城市的试点,另一方面开展五个城市和两个省的碳市场交易试点。
因此,不管是国家还是地方层面,对低碳领域的研究越来越多,参与的人员和机构也越来越多,大家面临很多共同的问题,需要更多更好的交流和学习,提高研究的质量和水平。所以大家迫切需要一个互动、分享的平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发起建立了绿色低碳发展智库伙伴。
平台成立伊始,希望能够围绕当时的前沿和热点问题开展交流,主要有:
积极推进各省的低碳城市试点建设工作。当时各省正在针对低碳城市建设的目标、政策、措施、主要领域以及目标设定的方法学开展相应的研究和工作,很多研究机构为当地省市制定低碳城市建设的方案和规划。大家通过GDTP的平台,交流如何制定低碳城市建设规划,如何确定低碳发展目标,如何设计相应的政策和技术路线图以及研究方法学。
在低碳发展总的布局之下,碳市场试点也在积极推进。碳市场试点在国内没有先例,因此碳市场范围如何确立、排放配额如何分配,碳市场如何运行和监管,如何建立MRV监测/报告/核查体系,从而保证碳市场的可信度、透明度,使得它能够成功运行,也是智库伙伴们交流的重点问题之一。
推进确立2030年国家和各省市低碳发展目标。中国提出到2030年左右二氧化碳排放要达到峰值,同时提出鼓励东部沿海比较发达的城市率先达峰,所以很多城市和省市都在研究本地方如何实现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达峰的时间为何,峰值排放量是多少,怎样的政策和技术组合能够保证峰值的实现。
学习提升和能力建设。很多地方机构和研究团队因为工作的需要,从经济、能源、产业研究扩展到低碳发展领域,本身缺少研究和工作的基础,需要学习提升和能力建设的过程。智库伙伴要为大家搭建起相互学习、交流的平台。举个例子,研究长期低碳城市建设的目标和路径,需要用到数学模型,例如:CGE一般均衡模型、能源系统优化模型以及很多分析工具。大家通过平台交流方法学,基础较好、经验较丰富的机构,能够向新进入领域的团队传授经验,帮助对方快速进入领域,掌握先进的研究工具和手段、模型方法,提升研究水平。
智库伙伴平台的成立得到了大家的踊跃支持,成立之初吸引了四、五十家研究机构及其专家进入平台,获得了当时国家发改委气候司的大力支持。很多业内专家,包括中国国家气候变化专家委员会时任主任(现为名誉主任)杜祥琬院士、后继主任刘燕华副部长,以及周大地、王毅、邹骥等著名专家都支持平台创立,积极参加活动。专家们还通过平台发布个人或团队前瞻性的思想和成果,与平台研究人员和团队交流分享,支持和促进平台的建设和发展。成立的五年间,又不断有新的研究机构和专家进入。
五年间GDTP作用明显
低碳智库伙伴是大家交流分享,共同提高的平台,旨在为国家和各省市低碳发展提供决策支撑,这是我们的目的,也是这么做的,而且有所成效。五年来,智库伙伴平台开展了很多活动,包括一年一度的年会,历届气候大会上举办的边会,以及很多专项研讨会。比如,开展关于碳达峰问题的相关交流活动,一是研讨碳排放达峰问题的方法学,即如何用技术和政策组合保证峰值目标的实现,二是研究在满足各地方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的同时,实现低碳排放的路径,最终实现协同治理,多方共赢。另外,平台上很多研究机构参与了省市碳市场试点的设计工作,协助政府有关部门完成组织和管理工作。为了帮助大家充分的交流,智库伙伴结合各试点省市自身的特点,组织了关于碳市场建设的交流活动,发布了关于碳市场方面的总结报告,对于推进全国碳市场试点平稳健康发展贡献力量。
研究也有新的进展和亮点,出版了一些书籍,比如关于低碳城市建设经验的《中国城市低碳发展规划峰值和案例研究》、《低碳智库译丛》系列丛书,与《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杂志合作推出GDTP专刊等,使得智库伙伴平台的成果在更大范围传播。
我观察,大家交流学习的态度很认真,热情很高,都希望为国家低碳发展的战略、政策和技术评价工作做贡献,所以对智库伙伴很有期待。从大家参加年会的热情足以看出。2018年的年会在湖州举办,遭遇百年不遇的大雪,大家仍热情赴会。平时团队间的交流也在继续,共享先进的方法和全新的理念。特别是一帮年轻人饱含对工作的激情,对先进知识的渴望,看到国家将来在低碳发展领域的研究有很多年轻的生力军,我相信,随着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战略的实施,经济转型,低碳发展的研究工作越来越重要,会有更多的研究机构和团队加入到平台中,共同促进国家低碳发展的研究和智库的建设。
绿色低碳发展任重道远
应对气候变化的任务,从全球来看,去年的卡托维兹气候变化大会通过了《巴黎协定》的实施细则,此后进入《巴黎协定》全面落实和实施的阶段。但是当前根据各国自主行动目标还不能实现全球控制温升2度的目标,存在很大的减排缺口。所以下一阶段的行动是要激励各国强化减排目标和加大行动力度。
中国共产党的“十九大”制定了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和基本方略,到2035年要基本实现现代化,生态环境要根本好转,到2050年要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成美丽中国。全球应对气候变化的目标是到本世纪下半叶实现净零碳排放。我们要把这两个目标结合起来,把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发展的目标和战略纳入国家整体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目标和战略之中,因此要研究2050年低碳发展战略,制定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目标相契合,与全球控制温升2℃目标下减排路径相适应的减排目标和路线图。“十四五”即将开启,届时国家也要确定经济社会发展各项目标以及节能减排的目标和政策,这也需要超前的研究。
为了保护地球的生态安全,本世纪下半叶要实现净零碳排放,对我们来讲,既是必须要做到,不然地球的生态安全和人类的生存发展将受到威胁;另一方面也是我们面临的一个非常大的挑战。发达国家,比如欧盟在上世纪80年代已经实现二氧化碳达峰,美国稍晚一些也在2005年左右实现达峰,距离2050年有50-70年的减排时间可以从容实现经济转型和零碳排放。中国要到2030年左右才能实现二氧化碳达峰,过渡到净零排放可能只有20-30年时间。所以说中国今后的减排力度和速度要远远超过发达国家。众所周知,能源系统有很大的惯性,基础设施建成后有50年左右的寿命,也就是说CO2排放达峰后快速下降,将要提前以旧换新,能源基础设施提前更替将存在很大的沉没成本。另外在发展过程中,先进技术从研发到成熟到大规模推广有一定周期。如果转型过快,成本过高,遇到的问题也会很多。
我们同时也要看到应对气候变化低碳转型也是国家实现自身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机遇。在全球能源和经济低碳转型大趋势和环境下,谁能率先转型,谁有低碳发展能力,谁拥有先进的低碳能源技术,谁就有竞争力,就有新的经济增长点,就能引领新的世界潮流,就可以顺势发展强大。所以当前形势下,每个省市都在推动产业转型升级,转换发展动力,走绿色低碳发展路径,这有利于提升国家和地区的竞争力,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目标。我们要把两者很好地结合起来,将应对气候变化的挑战变成发展机遇,实现经济发展、环境保护、能源安全与应对气候变化的协同共赢。
GDTP未来的研究重点和发展方向
随着国内外形势的不断变化,将来GDTP还会不断壮大,活动也会根据形势的发展有所创新,总体来讲要为国家整体绿色低碳发展服务,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保护地球生态安全贡献一份力量。
习近平主席提出了建设生态文明的思想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应对气候变化,实现绿色低碳发展,正是为了保护地球的生态安全,实现全人类社会的永续发展。所以,生态文明建设,特别是全球生态文明建设应该成为应对气候变化,实现低碳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智库伙伴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引,对问题综合研究论证,提出具体的实施方案和政策建议。
中国坚持绿色低碳循环的可持续发展路径很重要,从国家、地方、城市层面都有必要研究如何强化我国自主贡献目标和行动力度,特别是我国提出到2030年左右要达到二氧化碳排放峰值并努力早日达峰,如何落实这个承诺?二氧化碳排放达峰是否可以提前实现?提前到什么时间?峰值的排放量可以控制在什么水平?
全国统一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已经启动,运行中有很多问题待研究,需要解决好对企业碳排放配额的分配、MRV体系建设、市场监管等多方面制度建设和运行管理问题。需要地方省市研究机构的支持和支撑。现在面临很多任务,有些很紧迫,与国家和各省市的决策和规划紧密相连。所以智库伙伴要加强这方面的交流和研究团队的合作,为国家低碳排放战略、各省市确立中期、长期的低碳发展目标和实现路径来服务。
要加强应对气候变化领域的国际合作,特别是南南合作。在“一带一路”的建设当中,把应对气候变化的南南合作当作一项重要内容进行部署和实施,有利于中国在全球应对气候变化中起到引领作用。因为应对气候变化是保护全人类的共同利益,有更多的利益共同点和取向,所以更容易实现人类命运共同体,引领全球治理体系的变革和建设。
理念和行动方案的宣传和沟通,智库应该起到很重要的作用。我国很多智库与国际社会有很多交流,智库伙伴以后也要加强与国外智库的交流,让习近平全球生态文明思想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在世界范围内广泛接受,让生态文明的思想引领全球的低碳转型。同时我国在低碳发展、能源变革、经济转型中的成功经验,也能为广大发展中国家所借鉴。十九大提出,要为全球生态文明建设贡献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这方面智库伙伴也有很多工作要做。
除此之外,还要强化自下而上的行动。不仅是国家层面,还包括地方、企业、社会公众层面,现在很多地方和团体都自发践行低碳行为,主动参与国家低碳社会的建设。所以自下而上的行动发展越来越多,越来越快,低碳智库伙伴也要参与和推动社会公众自发和自觉的低碳行动。
2022年北京冬奥会。如何把冬奥会办成绿色低碳的奥运盛事,如何在场馆建设、赛事安排体现绿色低碳和可循环的理念,体现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宣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东方文化,打造绿色低碳奥运遗产,我们当前应该进行研究和部署,通过冬奥会来宣传习近平全球生态文明思想和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现在很多研究机构在为低碳冬奥贡献设计方案,公众也都很关心并积极参与筹备工作。
特别要提到,智库伙伴秘书处做了非常多的工作,这很重要。秘书处与各智库、机构、专家保持了良好的沟通和联系,落实和实施了很多具体的工作,保证了平台的建设和作用的发挥。今后还要继续发扬这一特点。
今后的工作面很广,有发展前景。当前国家贯彻新的发展理念,实施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战略,对智库伙伴单位的研究工作和政策咨询有很大的需求,大家也希望通过互相交流借鉴对方的经验和做法,为当地的政府提供决策的支撑。所以智库伙伴日后要多组织活动,促进相互的交流和启发,促进国家低碳领域研究的进展和水平提升。
版权声明:本文为 GDTP秘书处采访编写的文章,转载请联系授权,并注明出处。文章合作、授权请发送邮件至:igdpoffice@igdp.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