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专家共话气候韧性电力系统
2023年09月01日

绿色创新发展研究院iGDP

今年夏天高温、暴雨等极端天气事件频发,全球能源结构转型进程也是曲折前进,能源与电力保供任务更为艰巨与复杂,电力系统压力不断攀升,且面临一系列新的挑战。在这一背景下,2023年9月1邀请到四位专家共话气候韧性电力系统专题分享。

由绿色创新发展研究院主办的好思汇旨在围绕当下全球气候变化热点话题,邀请全球跨领域专家,共同剖析核心问题,分享与推广全球最佳实践。

来自德国能源署(dena)政策与战略部首席专家蒂姆·曼奈尔(Tim Mennel)博士系统性的介绍德国在新能源发展以及市场化的战略与实践。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汪鹏博士随后做了部分回应,并介绍了国内与广东省的能源与电力系统情况。

牛津能源院高级研究员侯安德(Anders Hove)先生针对负荷侧灵活性问题就V2G做了系统的介绍。

基于前三位专家的介绍,国家电网能源院三级顾问、原副院长蒋莉萍老师作为特邀专家,参加到了研讨环节,分享了几点思考,并与专家做了一些初步的交流与探讨。

分享亮点汇集

  • 德国新能源发展的过程可以看出制度安排非常重要,甚至比技术更重要。
  • 德国开始是通过上网电价(Feed-in-tariff, FiT)政策支持,新能源得到了很好地发展,中国借鉴了德国的经验,发展也很快。
  • 在新型电力系统这个架构下,需要一个真正的市场主体,德国从2017年开始推动新能源进入市场的实践对中国有很多参考价值。
  • 可再生能源在市场上怎么表现,会采取什么策略进入市场,根据技术特性选择不同,例如:风电和太阳能光伏会采用不同的策略进入到批发市场。
  • 真正进入市场以后购电协议(Power-Purchasing- Agreement, PPA)非常重要,在不同市场情况下,不同的PPA,不同主体间的PPA形成机制值得进一步交流学习。
  • 随着高比例可再生能源进入电力系统,德国有一些更加细化的调度运行管理实践。
  • 输电系统运营商(Transmission System Operator, TSO)要有足够的可调度能力,同时,可调度能力可以变成可交易的市场产品,兑现其应得的价值。
  • 当市场机制具有足够的兑现吸引力时,可再生能源可以作为可调度电力,提升系统灵活性与可调度性。
  • 随着天气预报更加精准,可再生能源负荷预测将更加准确,调度运行相应更精细。
  • 电网管理有些优化空间,特别是在配电网与运行管理方面 – 大型负荷或者发电厂的调度运行管理与技术手段相对成熟,但是分布式能源或者对灵活性分布式资源相对缺乏经验。
  • 高比例可再生能源发电除了带来的波动性以外,其分散性对配网侧或对用户侧的影响也非常大,对配网侧管理提出更高要求。
  • 电动汽车在为新型电力系统提供更大的灵活性方面具有很大的潜力,但是真正成为电力系统调度运行能用的资源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1. 分时电价很重要,具体形成机制有许多做法。
    2. 技术要到位,电动汽车要有向电网放电的功能,另外充电模式很重要,换电的模式可能是和电力系统运行最好的耦合方式,需进一步观察技术迭代发展。
    3. 社会与文化引导提高用户感受很重要。
    4. 需要专业团队进场,提供专业的服务。
随着高比例可再生能源的增加,全球所有的电力系统共同面临稳定与安全运行的挑战,好思汇会将在此次分享的基础上做进一步的延展,选定更加细化的机遇与挑战点,陆续组织系列电力系统主题研讨活动,邀请国内外专家进行持续深入的探讨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