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创新发展研究院iGDP
山西省是我国重要的能源资源供应基地,其绿色低碳转型对国家能源安全与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转型金融是聚焦于推动传统高碳行业低碳转型的金融活动,是支持山西省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金融工具。近期,中国人民银行山西省分行联合山西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山西省工信厅等八个部门印发了《山西省焦化、有色行业转型金融支持目录(试行)》,多笔转型金融业务逐渐落地。未来,山西省转型金融发展潜力巨大。
2024年上半年,山西省生产总值增速为1.9%,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2024年以来,山西省煤炭行业产销同降、煤炭价格承压、煤炭利润下滑。除煤炭外,山西省钢铁等行业需求与经济收入也在下滑。高碳行业的营收波动导致山西省经济增长受到影响。
除市场因素外,“双碳”目标也对高碳行业提出了绿色低碳转型的要求。《山西省碳达峰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山西省需积极推进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严格控制煤炭消费增长。
早在2006年,山西省就提出全面转型。然而,相关数据显示,山西省煤炭开采和洗选业税收对财政的贡献却从2015年的9%增长到了2022年的22%,不降反增。目标与实际的差距更加体现了山西省高碳行业加速转型的紧迫性。目前,山西省高碳行业均呈现较低资产回报率、资金流动性和偿债能力都承受较大压力等问题。以山西省煤电行业为例,近年来其行业营收规模波动下降,亏损面持续扩大,企业融资受限。煤电、钢铁等高碳行业的大量减碳转型活动不在《绿色产业支持目录》(2019版)等绿色金融分类标准的支持范围内,难以得到传统金融与绿色金融的支持。山西省高碳行业仅靠自身力量不足以应对市场变化与“双碳”要求的双重压力,亟须转型金融的支持。
转型金融体系主要由五个支柱构成,包括对转型活动和转型投资的界定标准、对转型活动和转型投资的信息披露、转型金融工具、激励政策、公正转型。
2024年,中国人民银行山西省分行联合山西省地方金融管理局、山西省工信厅等八个部门印发《山西省焦化、有色行业转型金融支持目录(试行)》。
从转型金融信息披露政策出台方面来看,中国人民银行山西省分行已经在着手布局披露指引工作,鼓励重点企业的转型活动和转型投资对金融机构进行充分的信息披露,以便金融机构评估并及时跟踪转型进展情况,防止“假转型”。
根据现有公开信息,山西省内落地的转型金融支持业务主要以银行贷款为主,以可持续挂钩债券为辅,鲜见其他类型金融工具参与到转型金融活动中。
2023年,山西省成立转型金融工作领导小组,明确转型金融支持的重点行业及领域,形成机制健全、协同推动、分工明确的工作格局。从转型金融相关激励政策出台方面来看,山西省亟须出台相关激励政策,鼓励金融机构尽快开展转型金融相关业务,加大对高碳行业的转型支持,引导社会资金进入转型金融领域。
公正转型是山西省转型金融的亮点及重点,体现在过去数年间煤炭去产能工作中职工安置平稳有序。近年来,山西落地了全国首笔公正转型贷款。
(一)山西省转型金融资金规模远不能覆盖山西省高碳行业转型需求。截至2024年4月末,山西省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4.4万亿元,同比增长10.5%。截至2023年末,山西省推动落地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36亿元,公正转型贷款1亿元;辖内企业发行低碳转型挂钩债券5亿元、可持续发展挂钩债权融资计划15亿元。由于目前我国银行业尚未就转型金融建立专门统计报送体系,因此难以评估目前各省市转型金融规模。从以上数据披露情况来看,山西省现有转型信贷资金规模仅占全省本外币贷款余额的0.08%。
2022年,山西省工业各行业规模以上企业总资产规模的前十位行业中包含了六大高耗能行业。其中,仅煤炭开采和洗选业占据半壁江山,约为2.9万亿元。2020年至2022年,山西省重大项目清单涉及高碳行业的项目总量为29项,2023年一年涉及高碳行业的重大项目数量就上升到49项。2023年涉及高碳行业的重大项目数量虽大,但主要聚焦于相关产业链的升级优化,涉及特钢材料产业链强链工程、冶金产业改造升级工程等。如果转型金融能对此类项目给予支持,并要求其设定关键碳减排目标,将会带来更明显的减排效果。从山西省高碳行业资产规模与潜在转型需求来看,现有转型金融资金规模远远不能满足山西省巨量的高碳行业转型投资需求。
(二)山西省转型金融分类标准初步覆盖焦化、有色行业。中国人民银行已牵头起草了煤电、钢铁、建筑建材、农业四个行业转型金融标准。各地方也在积极按照当地行业转型需求编制各自的转型金融支持目录。这些地方转型金融支持目录各具特色。
山西省晋城市先行先试,转型金融工作走在前列,陆续印发《关于大力发展转型金融支持晋城市经济绿色低碳转型的实施方案》《晋城市转型金融支持目录》《晋城市转型金融重点支持企业项目清单》等文件,明确转型金融支持智能化绿色矿山、煤炭清洁高效利用、煤层气、工业节能降碳、生态农业等8大领域,先后两批次确定低碳转型“白名单”企业53户。目前,全国已有十三个省市发布了转型金融支持目录。
(三)公正转型是山西省转型金融的亮点和重点。山西省历经数年煤炭去产能工作,职工安置工作平稳有序,曾于2016年获得国务院办公厅发文通报表彰。截止到2022年底,山西省煤炭采选行业平均用工人数93万人,从2015年的115万人,已经下降了22万人。期间,山西省出台了《关于全力做好职工就业安置的实施细则》等相关保障政策。山西省充分挖掘内部资源,组织员工内部转岗、转移安置、离岗创业、内部退养等。基于中国当前的政策轨迹,预计到2030年,中国煤炭行业将有52%的就业岗位消失;到2050年,这一比例将升至90%至94%。因此,未来山西省面临的高碳行业员工公正转型压力将会更大。
2023年8月,邮储银行在山西省大同市落地全国首笔公正转型贷款。此次公正转型贷款金额为1亿元,贷款发放对象以煤炭生产和火力发电为主业,贷款中的部分资金将在企业低碳转型发展过程中,用于为员工提供轮岗培训、操作资格培训等,以提升员工专业技能、劳动水平、就业能力,从而实现劳动力的公正转型。
(四)山西省转型金融基础设施建设有待进一步整合。山西省指导长治市开展企业碳账户监测试点工作,完善数据采集模式,规范核算流程,推动碳账户监测试点工作列入《长治市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2024年行动计划》。但是,山西省尚未建立全省范围的企业能源消费数据、碳排放数据、第三方机构信息、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相结合的数字服务平台。
(五)山西省现有转型金融工具亟待丰富与创新。目前,山西省内转型金融工具主要以可持续发展挂钩贷款和低碳转型挂钩债券为主,创新发行了排污权、碳排放权等环境权益质押贷款。此外,截至2023年末,山西省运用碳减排支持工具、支持煤炭清洁高效利用专项再贷款、科技创新再贷款、交通物流专项再贷款、设备更新改造专项再贷款等政策工具,发放特定领域贷款774亿元。
山西省转型金融工具亟待丰富与创新。山西省高碳行业转型需求巨大,减排效果显著,应建立公共资金领投、私人资本为主的混合融资体系,充分发挥公共资金是优惠资本的优势,调整转型项目的风险,提高整体财务回报率,为吸引私人资本进入提供安全保障。
山西省作为我国的资源大省,高碳行业转型需求巨大,但在转型金融体系建设方面仍有进一步完善和提高的空间。
(一)山西省转型金融支持目录编制需要与“双碳”目标挂钩。这是推动山西省绿色低碳转型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为确保转型金融促进高碳行业的低碳转型,扩充山西省转型金融支持目录应包含明确的碳排放量化目标并逐步扩展覆盖范围。
明确的碳排放量化目标即所有纳入支持目录的项目和行业必须明确其在减排、降碳和实现“双碳”目标方面的贡献,需要严格遵循山西省“双碳”要求。碳排放量化目标可以逐步从碳强度目标过渡到项目或企业的碳总量排放目标。此外,山西省转型金融支持目录需要对受支持行业设立严格的过渡期,要求其在指定时间内完成转型目标。
具体来说,针对山西已出台的《山西省焦化、有色行业转型金融支持目录(试行)》开展阶段性评估与修订。根据山西“双碳”目标规划路径要求,提前开展碳总量控制指标分解工作,依据焦化行业与有色行业分解到的碳排放总量目标,设定行业具体减排路径与碳排放强度量化目标。具体企业或者项目申请转型金融支持的时候,需要与该转型目录中设定的行业转型路径要求相符合,低于该行业转型路径要求的坚决不予支持,高于行业转型路径要求的部分予以分级奖励。
逐步扩展覆盖范围包含两层含义。一是阶段性扩展:根据对山西省“双碳”规划路径分解的各行业碳排放总量大小与行业发展趋势,安排各高碳行业纳入转型金融支持目录的顺序,审慎且具有前瞻性地挑选重要高碳行业进入,对于减排贡献较弱的行业,尽量避免较早挤占转型金融支持份额。二是对山西省转型金融支持目录开展动态调整,根据各高碳行业的减排进展和技术发展,定期调整支持目录,确保其减排要求设定的科学性。以严格的减排目标设定,确保转型金融支持高碳行业转型的过渡性意义,坚决避免过于宽泛的转型金融支持,造成高碳行业过度扩张。
(二)建设统一全面的山西省转型金融基础设施体系。根据《山西省数字政府建设规划(2023-2025年)》要求,到2025年山西省政务服务“一网通办”,届时实现全省能耗在线监测系统。建议在山西省数据政府网络建设过程中,不仅要实现全省能耗在线监测功能,还要增加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所需企业数据汇集功能,开发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标准贴标功能。
首先,发挥转型金融工作领导小组作用,建立政府数智平台。在平台上合法合规地打通政府、企业和金融机构数据流,为转型金融贷款的申请、评估、授信、放贷及贷后持续监测碳绩效“一站式”办理提供基础。
其次,建立转型金融支持生态系统,以数智平台为核心,充分引导并发挥第三方评估机构、金融机构的作用,吸引并培养高碳企业积极开展绿色低碳转型。除集合与展示信息外,平台还应开展对拟转型企业现有企业/产品碳效评价方法学研究,经第三方评估机构评估后的企业/产品碳效结果与金融机构分享,便于金融机构快速判断企业/产品现有碳管理水平,进而决定是否对申请转型金融支持的企业开展相关业务。
此外,平台还应建立健全山西省“双碳”目标路径要求的高碳行业转型路径设计,以此作为拟转型企业的转型方案评估工具。拟转型企业转型方案通过评估后,转型方案可与金融机构分享,由金融机构竞标取得对拟转型企业支持的机会。
最后,平台应发挥监督与提醒作用,要求企业与金融机构持续合法合规披露可持续经营的信息,并由第三方评估机构持续跟踪评估,评估结果向金融机构与社会及时公布。
平台的建立与平台上一系列方法学的完善,将有效缓解山西高碳企业面临的碳排放核算困难、单次核算成本高、核算数据不准确等困境。对于金融机构来说,该平台将大大增加金融机构对转型金融需求的捕获机会,降低其收集风险控制所需信息的成本,提升转型金融所需能力,还能有效防范假转型与洗绿风险。
(三)建立健全山西省转型金融保障政策体系。2024年9月,浙江省出台了《浙江省绿色低碳转型促进条例》,以地方性法规的形式确定了地区绿色低碳转型的总体规划与具体安排。建议山西省根据国家的金融改革政策,结合山西省的“双碳”规划路径要求,制定符合山西省经济绿色低碳转型需求的地方性法规,明确金融机构在推动经济转型中的角色与责任,确保法律保障。
相关主管部门应开展保障政策研究,包括绿色金融与转型金融推动山西省重点产业转型的若干措施、山西省重点行业融资主体公正转型评估办法、山西省重点行业银行信贷碳排放计量方法指南等。应在相关保障政策中,提出山西省转型金融投融资总量发展目标,发挥政府公共资金及社会资金进入转型金融支持领域提供目标指引与稳定预期的作用。建议山西省政府加大对转型金融业务的激励政策,开展数据统计、监测与风险评估工作。
作者刘雪野为绿色创新发展研究院绿色经济政策项目主任、高级分析师;王东燕为山西科城能源环境创新研究院绿色金融方向负责人
①2023年山西省统计年鉴。
②河北省生态环境厅发布的《钢铁行业工序碳排放基准值》(冀环气候〔2023〕9号文印发)。
③《工业重点领域能效标杆水平和基准水平(2023年版)》(发改产业〔2023〕723号文印发)。
④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走向公正转型的未来:中国绿色转型对就业的影响.202306.
⑤山西省金融运行报告(2024)。
⑥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混合融资:堪当大任?[EB\OL].气候政策与绿色金融.202407。
*本文于11月18日刊发于《金融时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