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创新发展研究院iGDP
联合国大会于2022年通过决议,宣布2025年为国际冰川保护年,并将每年的3月21日定为“世界冰川日”。这一纪念日的设立是为了让公众认识冰川的重要作用以及冰川快速融化带来的严重影响。
3月21日,首个冰川日,中国环境报记者采访了绿色创新发展研究院(iGDP)高级项目总监、高级分析师陈美安,聊聊加速冰川融化的元凶之一——“黑碳”。
温升效应是CO2的1500倍左右
黑碳是一种由化石燃料和生物质燃料不完全燃烧所产生的细颗粒物,主要来自居民烹饪和取暖、交通部门中柴油发动机使用、工业过程和工业锅炉的燃料使用、以及农林废弃物的露天焚烧和森林山火等。
它不仅是空气污染物PM2.5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也是具有高升温潜势的短寿命气候污染物,温升效应是CO2的1500倍左右。
在过往的数十年中,尽管不同科学研究已证实,黑碳对全球变暖、局域气候改变、公众健康和加速冰川融化具有影响。然而,全球黑碳减排进展仍然缓慢。
绿色创新发展研究院(iGDP)认为,黑碳减排更重要的意义在于其对公众健康以及对减缓区域冰川消融的积极影响。
据悉,当黑碳吸附在冰川上,可增加太阳辐射吸收,进一步加速冰川融化。 例如,在北极地区,北极温升速度比全球其他地区快4倍,黑碳是主要因素之一。
此外,2011年-2020年,兴都库什-喜马拉雅地区的山脉冰川融化速度比上一个10年快65%。相关研究表明,黑碳排放加速了这一地区的冰川融化,并对附近和下游地区的用水带来巨大挑战。
黑碳还会影响区域天气和降雨模式。它可以通过吸收太阳辐射和加热周围空气来改变降水量。研究发现,黑碳排放量的增加会导致西非地区降水量减少,并使印度东北部季风前期的低强度降雨减少。
陈美安说:“黑碳减排对弱势群体的影响会更显著。家庭烹饪中受影响更多的是女性。此外,区域冰川消融过程中,附近地区居民的生活、生计也会受到影响,尤其是那些保持传统生活方式的群体所受冲击很大。”
据相关研究,黑碳导致全球每年上百万人因空气污染过早死亡,并且也导致心血管和呼吸系统疾病多发。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显示,全球每年有320万人过早死亡于因烹饪燃料不完全燃烧造成的家庭空气污染引起的疾病。
家庭烹饪和取暖导致的排放占比下降,交通部门的排放显著上升
数据显示,尽管全球黑碳在过去50年还是呈现增长趋势,但在过去的20年增长已经放缓。其中,家庭烹饪和取暖导致的黑碳排放占比有所下降,但来自交通部门的黑碳排放显著上升。
2024年10月15日,绿色创新发展研究院(iGDP)联合世界经济论坛共同发布了《黑碳减排:快速行动计划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
《白皮书》中提到,包括中国在内的很多国家都已经在推行黑碳减排措施。例如,在农村地区推行清洁炉灶和可再生能源替代、交通部门提高油品标准、老旧柴油货车提前淘汰以及炼焦行业能效提升和烧砖工业改进等。
陈美安说:“我国在黑碳减排工作中已经做出了巨大的努力,上述措施在我国都有实施。另外,我国在大气污染防治中采取的多项措施也对黑碳减排有积极影响。”
但目前,黑碳减排还面临诸多挑战。
陈美安介绍,由于不同国家黑碳的主要排放源不一样,所以重点减排措施和面临的挑战也不相同。
《白皮书》中提到,清洁烹饪在亚洲和拉美地区已经有较多推广,但在撒哈拉非洲地区的推广面临资金短缺问题;制砖生产是南亚地区黑碳的主要排放源,但先进技术的采用需要资金支持和对技术工人的能力建设。
另外,森林野火也是黑碳的主要排放源之一。“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和野火发生频次的增加,如何有更多的预警和预防机制来减少野火发生也是很多国家面临的一项挑战,例如拥有大片雨林的巴西。”陈美安说。
她认为,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能够单独克服所有的实施障碍,因此建立全球共识至关重要,并且需要在法律框架、技术工具和金融机制等方面进行相应投入,以实现这一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