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创新发展研究院iGDP
实现国家气候目标,地方行动是关键一步。然而,由于各地的地理条件和资源禀赋存在差异,地方在实施气候行动的过程中常常面临不同的挑战。在COP29这个汇聚了全球各方的大会上,地方行动已成为重要议题,不断引发着各国代表的广泛讨论。
在上一篇文章(点击查看文章)中,我们回顾了COP29会场中,在多层次行动和城市化角举办的多场活动,并发布绿色创新发展研究院(iGDP)的最新报告《中国分省碳中和路径研究:挑战与机遇 》。本篇“巴库速递”,iGDP将继续关注地方气候行动议题,从两场会议中的不同视角,探讨地方行动在全球气候行动中的关键作用。
11月18日,iGDP与韩国智库SFOC共同举办了“助力甲烷减排:地方挑战与应对方案”的研讨会,旨在探讨各国地方层面甲烷减排所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推动甲烷减排相关政策障碍、潜在解决方案及合作途径的深入交流。
会议现场
会上,iGDP的高级项目总监/高级分析师陈美安女士做主题发言,分享了中国地方甲烷减排的政策目标和挑战,以及良好实践案例。她从中国甲烷排放的现状以及国家层面的甲烷控排政策切入,随后着重介绍了目前中国已出台的省级甲烷排放控制行动方案和减排实践,包括山西的低浓度煤矿甲烷利用、云南和四川气候友好稻作种植、江西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以及云南青贮饲料等实践案例。
陈美安指出,地方的甲烷减排行动要与当地重点相结合,利用当地专业知识加强研究和政策,同时资金支持也对减排至关重要。未来,iGDP也将持续对地方进展进行追踪,加强与当地研究机构和决策部门的合作,并推动跨区域的经验交流。
陈美安做主题发言
在圆桌讨论环节,来自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能源能源战略研究中心的副主任廖翠萍博士分享了广东省甲烷减排进程。她提到,广东省的甲烷排放中有96%来自农业和废弃物管理领域。近年来,广东省废弃物管理领域的甲烷排放快速下降,主要原因是填埋比例的下降。她介绍,尽管农业领域主要由小规模农户主导,管理难度较大,短期内很难实现大规模的甲烷减排,但是广东省已经在积极探索节水灌溉技术和高产低碳稻米品种,同时将甲烷纳入广东省碳市场,借助市场机制鼓励企业开展甲烷减排。
随后,气候组织(Cimate Group)总监Nehmat Kaur介绍了“地方甲烷行动联盟(Subnational Methane Action Coalition,SMAC)”的作用,指出地方政府通过SMAC可以获取甲烷减排的政策、数据和工具支持。相应地,地方政府的承诺包括建立甲烷清单和减排行动计划,以及与其他地方展开合作交流等。
来自全球焚烧炉替代联盟(GAIA)的Shibu K. Nair分享了在印度喀拉拉邦(Kerela)在有机废弃物回收方面的举措。他们借助颇具创意的口号来提升有机废弃物的回收效果,例如将“垃圾分类”的口号改为“不要混装垃圾”,并在不同社区开展试点以识别实践中的障碍。
治理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IGSD)印度项目的主任Zerin Osho指出,印度南北部在环境治理方面存在巨大差异。北部地区存在数据基础薄弱、政府法律繁杂等独特挑战,此外北部地区对水稻的过度补贴,更会导致其面临缺水和甲烷排放的双重挑战,因此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尤其重要。
圆桌会议现场
11月20日,iGDP与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马里兰大学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心及E3G共同举办了主题为“地方气候行动——中美欧民间组织对话”的研讨会。主旨发言环节,来自中、美、欧的四位专家分享了不同地区能源转型的进展与经验,并探讨了地方合作的新机遇。
人权和商业研究所(IHRB)建筑环境项目主任Giulio Ferrini先生介绍了欧洲各国在建筑领域的转型实践经验,例如比利时通过立法限制房租涨幅,以确保每年涨幅不超过通货膨胀率。他指出,建筑领域的公正转型不应该抬高房价和租金,否则会给居民的生计带来负担。
马里兰大学全球可持续发展中心代理主任Ryna Cui女士分享了美国在地方层面开展的气候行动创新。例如,加州的汽车温室气体排放标准、州政府层面的可再生能源采购目标以及HFC淘汰政策等。随后她通过GCAM模型的分析结果指出,在国家层面气候领导力缺失的极端情况下,美国的地方气候行动将成为帮助美国实现气候目标的重要推动力。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能源转型与气候变化项目副主任陈丹女士指出,光伏成本的逐步下降,正推动绿氢和光伏制氢等产业向我国西北部转移。她指出,中国的区域间协调策略,具有广泛的国际参考意义。如何在实现净零排放目标的同时,充分发挥可再生能源的潜力,并优化区域发展,是一个既具挑战性又充满意义的重要议题。
iGDP的高级项目总监/高级分析师陈美安女士介绍了iGDP能源转型团队基于EPS模型的省级碳中和路线图分析。她指出,在各省已出台的“1+N”和“十四五”政策的作用下,中国所有省份都有望在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而工业部门有望于2025年前率先达峰。在双碳情景下,各省均有潜力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但需要分阶段识别并实施重点政策。短中期来看,终端部门电气化率提升、可再生电力发展、电动汽车推广和能效提升对温室气体减排贡献较大;长期来看,CCS和非二减排技术的发展对实现碳中和有重要作用。
陈美安女士做介绍
随后的圆桌讨论环节由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特聘研究员杨富强主持,圆桌嘉宾们分享了地方能源转型过程中的挑战与经验。
马里兰大学助理教授Jiehong Lou介绍了马里兰州从县到州层面自下而上推动电动汽车发展的经验,他指出在州以内各县的理念差异,也对推进能源转型构成挑战。
E3G欧盟气候外界政策高级顾问Ignacio Arróniz Velasco谈到,能源危机和气候承诺推动了欧盟对核电的关注,但由于欧盟成员国对核电的态度各异,导致欧盟在核电发展上缺乏统一目标。例如,欧盟有1/4的核电来自法国,这显示出成员国间的理念差异。
北京绿研公益发展中心(GHUB)气候与能源项目主管陈蓥婕分享了湖州市通过转型金融支持传统行业转型的实践经验,特别是湖州市已经建立了绿色金融数据服务平台,她认为这可以为中国其他地方的转型提供有益借鉴。
山西科城能源环境创新研究院院长何泓回顾了“气候遇见古建”项目的进展,该项目通过公众参与提高了对气候变化的认知,并推动政府部门间的合作,促成了今年“低碳日”发布的《气候变化下文化遗产保护宣言》。她还提到,山西在其《适应气候变化行动方案》中也提到了古建筑保护,并指出地方层面与民间组织之间的国际交流,在推动气候转型解决方案方面具有积极作用。
圆桌讨论现场
地方行动是落实气候行动的“最后一公里”。跨领域、跨区域的地方气候行动交流与知识分享,不仅能够推动更多地方积极参与,还能促进更有雄心的气候目标的达成。
COP29为各方提供了一个多元化的交流平台,也标志着下一步共同行动的起点。随着合作的不断深化,我们期待各方携手迈向更加绿色和可持续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