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对气候变化需要低碳达人——算算你的碳足迹
2015年11月28日
人民日报 https://www.thepaper.cn/newsDetail_forward_1402301
巴黎气候大会将于11月30日召开,这次大会是全球气候治理进程中的里程碑,将通过关于2020年后加强应对气候变化行动的协议。
近年来,我国在节约和清洁利用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方面做出巨大努力,成效有目共睹。不过,我国的碳排放量仍然较大,人均碳排放量已经超过欧盟。节能减排、减缓全球温度升高,既需要国家意志,也迫切需要公民积极行动。
气候变化可能造成不可逆转影响
11月9日,世界气象组织发布《温室气体公报》,称2014年是有现代气象记录数据135年来最为炎热的一年。而今年的温度再创新高,炎热程度甚至超越 去年。“根据目前的温度记录,2015年将成为1880年以来最热的一年。”中国社科院城市发展与环境研究所所长潘家华说。
全球温度升 高与温室气体排放增多有直接关系。2014年发布的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第五次评估报告指出,过去的130年全球升温 0.85℃,2014年二氧化碳浓度已升至80万年来最高水平,达到397.7ppm(1ppm为百万分之一),是工业革命前的143%。2015年春 季,全球二氧化碳平均浓度超过了400ppm。
温室气体增多将加大气候变化风险,若任其发展,会对人类和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转的影响。气候变化会造成暴雨洪涝、高温干旱等极端天气事件,严重威胁粮食安全和水安全。最严重的后果,是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遭到破坏,最终威胁人类种族的延续。
美国康涅狄格大学研究员鄂班领导的团队曾在学术期刊《科学》发表文章指出,按现在的趋势,地球气温上升2℃,将有5.2%的物种面临威胁,若上升4℃,16%的物种将灭绝。潘家华强调,“这不是耸人听闻,物种灭绝的速度比我们想象中快。应对气候变化,已经刻不容缓。”
“气候是全民的,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第五次评估报告指出,为降低气候风险,人类须在未来数十年内大幅减少温室气体排放。若想在21世纪末将全球升温幅度控制 在2℃以内,到2050年全球人为温室气体排放量需要在2010年基础上减少40%—70%,而到2100年则需实现近零排放。
“近零 排放”是指人类不断减少污染物和能源排放、趋近于零的活动。潘家华表示,现实生活中,“近零排放”不是绝对目标,而是相对过程。“人类燃烧化石能源产生的 二氧化碳占碳排放总量的80%,是温室气体的主要来源。杜绝排放在现有条件下很难实现,我们只能尽量减排,采用清洁能源和环保技术,对自然资源实现循环利 用,同时植树造林,实现‘碳中和’,加快生态系统的修复速度,让温室气体的排放和吸收达到均衡状态。”
公众行动,是应对气候变化的关键力量。绿色伙伴媒体学者计划负责人王欣超指出,“近在眼前的全球升温正是‘因我所致’,气候是全民的,没有人能够置身事外。”
然而,我国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行动仍有所欠缺,浪费现象随处可见,空无一人的办公室常常灯火通明,大排量车子依然热销。潘家华感叹道,“目前全社会的消费 理念太过‘奢侈化’,讲究‘炫富’。为什么不能‘炫绿色’呢?所有的生产都是围绕消费而来,没有消费,就不会有生产。我们必须用消费‘倒逼’生产。如果大 家不在高耗能的行业消费,不买碳排放量高的产品,这些产品的产量就会下降,低碳经济自然能实现。”
今年6月,民间环保组织自然之友曾以 问卷的形式,调查我国公众对巴黎气候变化大会的看法。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不知道这次会议,但是对气候变化表示关心。自然之友公众行动中心低碳家庭实验 室项目主任王媛指出,“这说明大家对环境问题的关注是被动的。由于缺乏环境教育,一部分民众觉得环保是政府的责任,意识不到个人行为能够对环境产生多大影响。”
绿色创新发展中心秘书长胡敏表示,人们对低碳等词汇并不陌生,但想让老百姓从“知其然”到“知其所以然”,再到“知行合一”,需要有科学的宣传和良好的基础设施作为保障。“如果城市的规划建设适合步行和骑行,人们就会减少机动车短距离出行。”
“碳足迹计算器”可算出每个人的排放量
“就像走路会留下脚印,我们的一举一动产生的二氧化碳也会给地球留下足迹。”王媛说。
碳足迹,是指企业或个人在“衣、食、住、行、用”等方面排放的温室气体。为了让人们意识到应对气候变化的紧迫性,不少企业和环保组织开发了计算碳足迹的程序,并利用新媒体平台与用户互动,呼吁大家分享自己的碳足迹,选择低碳的生活方式。
北京凯来美气候技术咨询有限公司开发了碳足迹计算器的APP。公司网络项目经理欧阳康表示, APP每年新增用户达2000至3000人。用户可以将碳 足迹分享到微博和微信,网页版的计算器还能看到所有使用者的碳足迹排行。公司在碳足迹计算器的基础上,还对生态足迹和水足迹进行研发,制作出综合各类“足 迹”的二代多功能计算器。
“我们与中国绿色碳汇基金会合作,将在月底召开的巴黎气候大会上对二代计算器进行推广。目前公众对碳足迹的关注度以及用户活跃度还不算特别高,我们希望借此契机,让更多人意识到低碳生活的重要性。” 欧阳康说。
寓意“阻止碳足迹”的碳阻迹公司,是一家专注于碳排放管理的软件及咨询服务提供商。创始人晏路辉说,“要让公众在日常生活中自觉减少碳足迹,就需要专业、有趣的工具来支持。”公司从2011年开始做碳足迹计算器,至今累计用户量已近百万。
记者打开一个碳足迹计算器的页面,输入个人情况,马上了解了自己的碳足迹。例如,用电100度、用煤气100立方米、乘飞机飞行1000公里,分别相当于排放了96千克、71千克、139千克二氧化碳。
低碳生活不仅能改善环境,还能带来实惠
盈创再生资源回收有限公司常务副总裁刘学颂表示,日常生活的很多方面都可以用能源消耗量进行换算,例如,回收1吨废弃饮料瓶,相当于节约石油6吨,减排 二氧化碳3吨,种植树木41棵。“应该多加宣传,让公众对自身行为所对应的资源消耗有具象化概念,这能鼓励更多人选择环保的生活方式。”
“这是一个电器定时装置,”王媛举起手中的一个设备对记者说,“它能遥控电源,如果要用电热水器洗澡,只要把它设定为下班前半小时打开即可,不用一直开 着。”她认为,环保是社会责任和道德的一部分,低碳是人人都可以采用的生活方式。人们在追求更高生活质量的同时,应养成环保习惯,包括出门时随手关闭电 源,购买分项式开关的插座,空调温度控制在26℃左右,出行多乘公共交通工具等。
“举手之劳的小事,如果人人都去做,加起来就是很可观的大事,能为人类换来更美好的明天。”王欣超说。
王媛表示,公众参与环保分为四个阶段:知道、理解、接受、行动。“公众的环保意识和行动力是逐渐增强的。我们在推广低碳家庭项目时发现,不少市民从对环 保一知半解的‘门外汉’变成了‘绿色达人’。有人自己制作了节水系统,将生活废水简单过滤后与中水系统相连接。还有人制作太阳能板、空气净化器等。”
低碳生活不仅能改善环境,还能给老百姓带来实惠。王媛回忆,自己家用了十几年的老冰箱一天耗电2.5度,低碳改造后购买的带环保标识的新冰箱3天只耗电 1度。家里的普通灯泡功率60瓦,后来换成3个LED灯,在亮度相当的情况下,总功率只有12瓦。“淘汰老旧电器,选用节能电器,虽然短期内多花了钱,但 长远看省下了电费,节约了能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