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们 研究院简介 团队成员 合作伙伴 招募和实习 联系我们 工作领域 气候治理 能源转型 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 绿色经济 项目 气候和能源长期战略研究 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 省市气候行动 达峰和碳中和规划 清洁能源金融 煤炭区域公平转型 碳定价机制 食物与气候 绿色制冷 零废弃城市 促进个人绿色低碳消费行为整合信息平台 伙伴关系 iGDP SL 绿色低碳发展智库伙伴 分析工具 能源政策模型 零碳录 中国绿色低碳发展指数 观点 报告 对话2049 新闻中心 会议活动 媒体报道 English 关于我们 研究院简介 团队成员 合作伙伴 招募和实习 联系我们 工作领域 气候治理 能源转型 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 绿色经济 项目 气候和能源长期战略研究 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 省市气候行动 达峰和碳中和规划 清洁能源金融 煤炭区域公平转型 碳定价机制 食物与气候 绿色制冷 零废弃城市 促进个人绿色低碳消费行为整合信息平台 伙伴关系 iGDP SL 绿色低碳发展智库伙伴 分析工具 能源政策模型 零碳录 中国绿色低碳发展指数 观点 报告 对话2049 新闻中心 会议活动 媒体报道 English 数据说话:推动气候行动的落实绿色创新发展中心 汪燕辉 一周的时间转瞬既逝,各国的谈判代表们在周五的晚上还在加班加点,因为周六就需要提交最终协议的初步文本,供下周陆续到来的高官们开始真正的谈判。 来,猜一猜究竟有多少人来参加COP24?UNFCCC的官网上一份清单显示,共计22771人注册本次大会,其中有13898来自各国代表团,7331人来自各种观察员组织,还有1541名媒体工作人员。根据ecowatch.comd的数据分析,按照本届大会提供的菜单测算,如果这些与会者在12天会期中都选择以肉食为主的食物,将产生4000吨温室气体排放,相当于燃烧50万加仑汽油。难怪在会场的入口有NGO在免费发放“素食饼干”,倡导与会者尽量吃素食。 落实气候行动不仅需要每一个人的行为改变,还需要了解以城市、区域、国家为单位真实的碳排放数据和相关信息,制定合理的减排路线图。这也就是我刚才观摩的谈判中,代表们在逐字逐句讨论的文本的具体内容之一——“国家自主贡献”提交的原则、测算的方法以及盘点机制。也是UNFCCC的网站Global Climate Change Action希望记录的内容:截止到12月,共有12396 个利益相关方,提交了19947 条行动记录。 来自镇江的代表在中国角举办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地方行动”边会上分享了镇江建设的低碳建设管理云平台。在这个平台建设的第一阶段,当地政府通过这个平台可以对占全市工业碳排放80%、全市碳排放总量60%以上的51家企业重点监测;在第二阶段实现了对全市39个工业行业分别核算碳排放量,对所属8个辖市区实施碳排放总量和强度的双控考核。 12月6日,绿色创新发展中心的杨鹂博士在耶鲁大学举办的“城市环境和社会包容指数(UESI Index)的发布会”上分享了“中国城市绿色低碳发展指数”(LOGIC)。该指数则对全国115个城市的绿色低碳发展相关政策进行了监测和评估,将这些城市根据4类不同的区域,3 类发展水平分组,通过涵盖了7大领域的23个低碳指标对城市的绿色低碳表现进行评估。 这些都是以政府为主体收集的数据,可以帮助更好的监测和评估区域温室气体排放和相应的政策措施和减排行动。而炙手可热的大数据,依靠更广泛的数据来源和更先进的分析手段,可以让我们对城市空间形态、居民行为等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 12月7日,在中国角举办的“应对气候变化的地方行动”边会上,来自能美国源基金会北京代表处的赵言冰女士介绍了该机构资助宇恒可持续交通研究中心等机构应用大数据对城市低碳发展规划、城市碳排放达峰和气候变化政策效用评估上发挥的作用。 比如基于大数据获得关于武汉建筑的全面数据,包括数量、功能、建筑年代等,进而生成武汉城市碳足迹可视化平台,还可以对不同政策下的建筑碳排放 耶鲁大学数据驱动研究中心(Data-Driven Yale)在大会同期举行了城市环境和社会包容指数(UESI Index)的发布会。这一研究成果对高精度、大规模的社区级别的地理空间数据以及统计数据进行分析。对32个城市的环境质量和社会公平之间的现状进行评估分析。 该研究发现在城市中相对贫穷的社区承担了更多的环境负担,低收入人口聚集的区域享受到的环境福利,比如公共交通、绿地相对较少,而付出的代价却更大,包括遭受更多的污染和城市热浪的困扰。当然,数据驱动气候行动、环境质量提升的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新加坡总理办公室的Ong Tze Haung先生在发言中就谈到,大数据对市民生活隐私的干预,有很多数据通过技术手段是可以拿到的,是不是可以被应用,被分析,被披露?杨鹂博士也提出,新兴的大数据技术如何有效的融入传统的政府数据管理体系?数据可以告诉我们很多信息,数据也可以帮助我们制定更加科学有效的政策,数据是基础,数据是核心,数字是有力量的。真正从根本上解决气候变化问题需要改变人类整体活动增加的温室气体排放。回到问题的根本是每个个体的观念和行为的转变。因为我们只有一个地球,我们没有B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