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猪保险终结“二师兄江上漂” 五省区试水“绿金”改革创新
2018年10月30日
绿色创新发展中心 李昂 李少欣 汪燕辉
本文为《环境与生活》杂志特约撰稿,原文发布于2018年10月30日。
【近两年,我国的绿色金融呈现出全面提速的良好态势,但从总体上看仍处于探索阶段。2017年6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决定在浙江、江西、广东、贵州和新疆五省(区)建设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如今一年多过去了,这些试验区都取得了哪些进展?】
哈密市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三个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之一,图为2016年竣工的哈密三塘湖风电场。
八成以上试点任务已启动
9月29日,江西省赣江新区在北京发布了《赣江新区绿色企业认定评价办法》、《赣江新区绿色项目认定评价办法》和《赣江新区企业环境信息披露》等文件。在此前不久举行的江西省绿色金融政府、银行、企业对接会上,赣江新区发布了《赣江新区绿色项目清单》,清单包含106个项目,总投资超过1100亿元。赣江新区与华夏银行南昌分行签订500亿元的绿色金融合作协议;江西铜业等15家企业与江西银行等签订意向协议,协议总金额146亿元。作为全国五个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之一,赣江新区在绿色金融方面取得的进展,成为过去一年多来绿色金融试验区从建章立制到项目落地的一个缩影。
上述五省(区)的绿色金融试验区总体方案,由中国人民银行、发改委等七部门联合印发。各试验区基于各自的产业特点和城市发展情况,有重点地推动区域层面的绿色金融创新和发展,以期形成在体制机制上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经过一年多的探索和实践,试验区的绿色金融工作取得成效。中国人民银行初步评估结果表明,试点总体方案中85%以上的试点任务已启动推进。据中国人民银行不完全统计,截至2018年3月末,五省(区)试验区绿色贷款余额已达到2600多亿元,比试验区获批之初增长了13%,高于同期试验区各项贷款余额增速。在总量扩大的同时,绿色信贷资产不良率为0.12%,比试验区平均不良率低0.94%。
那么,各试验区工作有何特点、重点?有哪些成功案例?
五省区的试验区各有特色
在各试验区的工作方案中,明确了绿色金融主要的支持领域和行业。海绵城市建设、绿色矿山、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等领域都是工作重点。这与“十三五”期间国家环境治理的主要领域是一致的,同时也能反映出不同地区绿色转型的主要任务和挑战。
广东率先打造全国首条绿色金融街。广东省只有广州市花都区一个试验区。该区在全国率先推出“1+4”绿色金融产业政策体系、率先打造全国首条绿色金融街。该区特点是利用自身地理优势,突出对外合作方面的工作,特别是港澳地区的金融合作以及境外投资对本地绿色金融工作的支持作用。此外,花都区也明确提出要积极开展新能源汽车领域的绿色金融产品创新。
广州市花都区是广东省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图为花都区红山村的油菜花景观。
新疆聚焦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有哈密市、昌吉州、克拉玛依市3个试验区。这三个试验区紧密结合地区的自然资源优势,聚焦风电、光伏等清洁能源发展,通过创新风力(光伏)发电指数保险等金融产品,提升高端制造业的发展水平。
贵州侧重农村信用体系建设。贵州省只有贵安新区一个试验区。贵安新区是我国第八个国家级新区,位于贵阳市和安顺市结合部,区域规划控制面积1795平方公里。贵安新区的第一产业(农业)比例较高,其绿色金融产品和服务的重点支持对象是都市现代农业、农村水利工程建设、农村生产排污处理等农业项目。其金融基础设施侧重农村信用体系建设和成果转化,利用农户信用评级作为项目信用评级的主要依据。
贵安新区是贵州省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图为贵安新区风光。
江西建立财政风险缓释基金。赣江新区是江西省唯一的试验区。其方案提出通过建立国有资本运营公司,设立赣江新区建设发展引导基金,支持新区重点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赣江新区还通过建立财政风险缓释基金、中小微企业转贷基金以及中小微企业政银保联动产品等,发挥财政支持绿色金融发展的政策作用。
赣江新区远眺。江西省赣江新区是2016年成立的国家级新区,也是江西省唯一的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
浙江瞄准“两高一剩行业”。浙江省有衢州、湖州两个试验区。其方案围绕产业结构升级开展,明确提出5年内要达到“两高一剩行业(高耗能、高污染、产能严重过剩)规模下降”的目标。此外,根据地方特色,明确开展生猪保险等养殖保险产品,以及船舶油污损害责任险等,以支持地方的绿色发展。
生猪保险终结“二师兄江上漂”
说到生猪保险,这也与“二师兄江上漂”的新闻报道有关。
过去的生猪保险一般只约定由保险公司直接对死亡生猪进行赔偿,死猪的处理反倒被忽视。由于保险保障的缺失和农户环保意识的薄弱,死猪长期难以实现100%无害化处理。这是“二师兄江上漂”经常上新闻头条的幕后原因,最终死猪污染了河流,且无人买单,地方政府不得不花大量资金去捕捞。
浙江的试验区将生猪保险与病死猪无害化处理“捆绑”起来。保费由各级财政补贴85%,农户自交15%,每头猪的保费为4.05元,病死一头猪,按身长不同可获赔30元到600元。由于无害化处理是保险理赔的前置条件,病死猪后会被统一收集,经无害化处理成为生物质碳。这种生物质碳是改良土壤、提高农作物品质的好肥料。生猪保险让政府省下了污染处理费用、村民获得了一定保障、当地的保险公司和环保企业获得市场发展空间,可谓四方共赢。
“个人碳账户”推动家庭绿色金融
2018年8月,浙江省衢州市江山农商银行创新推出“个人碳账户” 项目。此项目效果显著,一方面快速促进该行的移动支付量,另一方面该平台提供包括绿色制服、绿色出行、绿色生活三个方面的服务,为用户提供便利,鼓励绿色行动。
具体来讲,平台将银行账户系统作为一个数据来源,收集包括交通出行、用水用电、污水共治、垃圾分类、从事绿色产业家庭人口、负面清单等六大方面的个人绿色数据。该行将碳账户指数(积分)与原有客户积分管理机制进行整合改造,用户可享受通过碳账户指数(积分)线下兑换绿色生活用品、认领有机蔬菜水果以及合作商户消费抵扣等权益。
“绿贷通”破解小微企业融资难
浙江省湖州市通过创新银企融资对接模式,建立小微企业在线融资服务平台(“绿贷通”)。该平台以解决银企信息不对称问题为目标,以帮助小微企业拓宽融资渠道为抓手,以给小微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为重点,打造资金与需求的精准对接平台,提高金融机构服务效率和小微企业融资成功率。
“绿贷通”通过整合浙江省公共数据管理中心、湖州市信息中心及第三方的相关数据,通过汇总全市相关金融机构的信贷产品信息,进一步丰富企业融资渠道。该平台主要有三大功能:一是绿色信贷产品超市,帮助小微企业便捷地发布融资需求,精准地找到符合自身条件的贷款银行。二是推动银行服务方式和模式的根本性转变,企业发布融资需求后,银行在规定的时间内上门服务。三是实现企业融资信息共享与数据整合,为银行评估企业信用提供参考。
绿色金融体系雏形初具
五省区的绿色金融案例还有很多,但大多还处于探索阶段,还需要时间的进一步检验。
从七部委发布的《构建绿色金融体系指导意见》中可以发现,绿色金融体系主要包括绿色信贷、证券市场、绿色发展基金、绿色保险以及环境权益市场等多个领域。这些领域的具体工作包括相关的政策机制设计、统计体系建设、评价指标、信息共享机制以及融资工具开发等。从发布的行业领域来看,试验区在各个领域都在开展工作,但绿色信贷是现阶段各试验区工作重点。
昌吉回族自治州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的三个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之一。图为昌吉滨河公园。
在体制机制建设方面,试验区都建立了绿色金融工作领导小组,通过省、市、区三级的政府领导力推动绿色金融试验区的工作开展。
在政策设计方面,部分试验区建立了由省、市、区三级以及行业规章组成的政策框架,内容涉及绿色信贷、绿色保险、行业监管、评价指标等多方面。需要关注的是,绿色金融的工作内容不仅涉及金融行业和监管部门,还涉及生态环境、发展改革、财政、农业、住建及交通等多部门,未来的政策制定还需要基于信息共享和合作机制的建立进一步完善。
在保障机制方面,部分试验区设立了专项基金,以确保试点工作的有效开展。此外,试验区通过设立人才保障机制及补贴资金引进绿色金融专业人才,提升自身实力。
环境低碳元素尚待加强
试验区所在城市中包括五个国家级低碳试点和一个省级低碳试点城市,其中国家级试点城市提出了明确的碳排放达峰年份。这些试验区在低碳研究、产业结构、体制机制建设以及政策措施上都积累了多年经验。在试验区工作方案中,部分试验区也提出将在林业碳汇、碳储量评估、碳盘查、碳基金等方面进行探索。但需要指出的是,低碳元素没有在试验区工作方案中充分体现。可以说,试验区在控制碳排放以及碳金融领域的力度还有待加强。
笔者看来,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的创新和实践仍处于起步阶段,除标准体系尚需加强外,各试验区还面临环境信息获取不充分、绿色金融统计系统不完善、环保节能减排等专业知识不足等方面的挑战。“十三五”期间,环境治理的核心是环境质量的改善,表现在具体环境指标的提升。绿色金融试验区在推动金融体系建立健全的同时,应该将环境指标的表现纳入试验区工作绩效考核体系内,以进一步推动金融行业“由虚向实”发展。
(三位作者的工作单位为绿色创新发展中心;该中心最近发布了题为《绿色金融改革创新试验区一周年回顾》的专题研究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