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动从解读《巴黎协定》开始

绿色创新发展中心

(马拉喀什气候变化大会开幕式。图片来源:《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

 

11月7日,在《巴黎协定》生效后的三天,《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2次缔约方会议在摩洛哥马拉喀什开幕。《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执行秘书埃斯皮诺萨(Patricia Espinosa)在大会开幕式上指出未来需要行动的五个领域。

  • 融资要有流动性,并需达到一定水平,使其能释放低排放且具有气候韧性的发展预期,并加速这个过程

  • 国家自主贡献,也就是气候行动方案,现在需要整合到国家政策和投资方案中

  • 对适应的支持需要被给予更高的优先地位,并需要制定损失赔偿机制来保障最为脆弱群体的发展利益

  • 发展中国家的能力建设需要根据他们的需求定制

  • 充分吸纳各地的非缔约方利益相关者参与到全球转型的行动中来

中国在马拉喀什气候变化大会开始前发布了《“十三五”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工作方案》。方案不但指出未来五年的重要任务和主要目标,同时起到了将国家自主贡献文件和国家行动连在一起的目的。这与埃斯皮诺萨提出的五大关键行动不谋而合,体现了中国作为温室气体排放大国的负责任的态度。

在大会的第一天,除了开幕式以及政府间的各种会议,全天共安排了十七场边会。这些边会分为三类:增强雄心、促进行动、提供支持。绿色创新发展中心分析师孙淼在会场感受到的是:促成具体可行的行动的基础是对《巴黎协定》解读的共识。

“马拉喀什,解读巴黎。” 一位发展中国家的NGO代表在题为 “对COP22的期望”的边会上如是说。

在此次大会开幕之前,“从谈判到实施”成为众人对马拉喀什气候大会的期望——希望在巴黎协定后看到更加具体、可行的行动计划。经过了第一天在会场间聆听各国代表和各机构代表的发言,愈发觉得在这个更具体、更可行的行动计划达成之前,COP22对巴黎协定的深度解读似乎更加实际和重要。

这一方面体现在第一天所讨论的议题和观众的提问较多地集中在对概念的解释上,例如气候融资、能力建设、能够促进对话的机制等,另一方面也反映出,马拉喀什作为巴黎协定后第一次气候大会的关键作用,各缔约方应当充分讨论协定中的内容,保证未来的履约建立在达成一致的解读之上。

(边会现场 摄影/孙淼)

 

气候融资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第一天的各个边会会场,气候融资议题被不断地提及,有的强调其在本次谈判中的重要地位,尤其是国家层面的政治信号和气候行动;有的强调私人融资的重要性;也有的发言者提醒人们分清楚公共资助、多边资助和动员私人资本的区别。这些角度和解读缺一不可,都是解读气候融资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之相关的,气候融资流向的双年评估和概览也在今天发布,评估结果显示了较为积极的信号,为马拉喀什和即将到来的工作提供了基础。但是与此同时,评估结果也显示出实际需要的资金和目前计划之间的差距,以及其他方面的挑战。

(机场的COP22宣传册 摄影/孙淼)

 

(本文为绿色创新发展中心研究团队集体成果)

Close Men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