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中国的经验本身也特别的多元,我基于Mobility for Africa这个案例来简单展开一下。简谐和MfA的合作里面特别重要的一点就是他们一直在做专业技术转移的工作。本土化这种低碳创新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比如,电池,在中国实验的时候已经非常好,但是这边不同的路况,以及不同的使用场景下,会出现新的问题。会有工程师到非洲的现场来,对客户现场进行一些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支持。这些问题可能他们坐在国内的工厂或者办公室是完全不能够想到的。本地虽然没有电力技术培养的生态和教育体系,但是他们仍建立了当地的技术团队,有点像咱们中国这种师父“老带新”的形式,在实践中去帮助他们成长。现在也有在跟本地职业学校合作,开拓对于相关人才培养的培训教育体系,或者说一个职业教育的方案。我觉得我们要真的在非洲发展,就要有点耐心,有一点深度的去探索这种更创新型的,更软性的技术合作和交流的方式。
另外,作为一个大型基础设施的补充,比如电网方面的创新,中国也有很多的经验,但是这些经验真的能够被非洲借鉴吗?我们需要看到每个国家都面临着不同的政治生态,有着不同的电网与电力公司的挑战。如果我们不能够触碰到一定深度的话,我们很多时候是很被动的。局面就是我们有钱或者有技术,想拓展这个市场,但是我们要被动地等待当地合作方,或者政府去给出一个更适合我们的合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