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创新发展研究院iGDP
2022年,全球食物浪费总量突破10亿吨,相当于人均浪费约132公斤¹。食物损失与浪费已成为亟待解决的全球性问题,对社会、经济和环境产生深远影响。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数据显示,其所造成的经济损失超过1万亿美元²,波及整个价值链上的各类主体——从大小型生产商到供应商、分销商及消费者。令人忧心的是,在食物出现大量浪费和损失的同时,全球范围内仍有近8亿人遭受饥饿困扰,1500万名五岁以下儿童面临营养不良³。
作为有机废弃物的重要组成部分,食物浪费不仅加重了市政固体废弃物管理的财政压力,还带来环境风险。废弃物处理行业已成为全球第三大人为甲烷排放源,贡献了近20%的全球甲烷排放量⁴。甲烷作为一种强效温室气体,其20年尺度的增温效应可达二氧化碳的82.5倍⁵。当食物残渣等可生物降解材料在垃圾填埋场等缺氧环境中分解时,就会产生这种气体。总体而言,食物损失与浪费导致的温室气体排放占全球总量的8%-10%⁶。
食物损失与浪费现象折射出食物系统的系统性失灵。从生产、流通、零售到消费的各个环节,都与我们面临的诸多危机密切相关: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锐减、废弃物管理系统超负荷、环境污染、能源浪费、贫困以及生计丧失等。针对这一难题,致力于推动废弃物和污染解决方案的国际非营利组织GAIA发布的《通过零食物浪费系统减少甲烷排放》报告提出了基于环境正义原则的系统性改革方案,旨在推动全球建立环境友好、零废弃的食物系统。
01 基于环境正义视角的零废弃与食物减损方案
构建健康、公平且高效的食物系统刻不容缓,这需要与零废弃战略紧密结合。首要之举是通过预防和回收食物浪费来减少废弃物总量及相关甲烷排放——这是一个切实可行且成效显著的解决途径。
除欧洲、中亚和北美(这些地区干垃圾占比较高)外,全球各地区的市政有机垃圾平均占比均达50%甚至更高⁷。采用零废弃策略防止有机垃圾进入填埋场、垃圾场和焚烧炉,不仅成本低廉、可扩展性强、适应性强,且相比填埋气收集等末端治理技术⁸,更能有效减少甲烷排放,并能获得创造就业机会、缓解社会不平等、改善空气质量等效益⁹。每处理一吨食物垃圾可减少0.8至4.4吨二氧化碳当量排放,全面减少食物浪费有望使全球温室气体排放降低2%至5%¹⁰。
修复土壤健康同样迫在眉睫。有机物堆肥并施用能补充土壤养分和有机质,改善土壤物理结构,增强保水抗旱能力,减少灌溉需求和耕作侵蚀¹¹。这不仅有助于防治土地退化、提高作物产量、增强碳封存,还能通过替代部分或全部化学肥料来显著节约能源并减少温室气体排放¹²。其他连接零废弃策略与食品生产的方法包括:利用分类收集的有机垃圾饲养动物、采用厌氧消化技术、培育黑水虻幼虫处理有机垃圾等。
零废弃既是目标也是行动纲领。其核心在于通过杜绝在焚烧炉、垃圾场和填埋场处理有毒废弃物,建立兼顾社会公平与环境保护的系统,实现资源回收和稀缺自然资源的保护。该计划涵盖减量、重复利用、堆肥、回收、消费模式转变和产业重构等策略,旨在打造更具韧性的社区、气候解决方案,促进社会公平和构建更健康的环境。
02 食物浪费治理的层级化策略建议有机垃圾预防策略
立法制定食物减量目标或建立反浪费层级制度。如法国《2016-138号法案》禁止超市和食品零售商销毁未售可食用食品并建立回收渠道;南非德班《2019气候行动计划》设定了减少80%优质剩余食物的目标,配套措施包括政策框架制定、循环经济活动推广、公众意识提升和促进剩余食物分配¹³。其他法规可完善食品保质期标签要求。
建立经济激励机制推动预防食物浪费,填补城市乡村过渡地区管理漏洞以减少生产环节损耗,推广食品脱水、腌制等增值加工系统。首尔实施的垃圾计量收费制度使该市人均垃圾量持续30年下降¹⁴。
升级批发市场冷链等基础设施,在不增加塑料使用的前提下减少腐败损耗。提高冰箱等设备的生态设计标准以优化食品保鲜。
推广无塑料短链食品储存技术以延长保质期。
开展公众教育活动,倡导健康消费理念和食材全利用(如果皮、茎秆)的创新烹饪方式。
食物回收策略
为酒店餐饮业制定减量计划和培训方案。
推动未售食品捐赠和救助计划。如米兰食物救助计划三年实现了年均减少130万吨食物垃圾,助力2030年减半目标¹⁵。
将食物银行纳入地方政策体系。布宜诺斯艾利斯中央批发市场通过”防损增值计划”向400家社区食堂分发可食用蔬果,并配套建设堆肥厂处理有机垃圾¹⁶。
食物再造策略
将市集、商超、餐厅的有机垃圾转化为后院禽畜饲料,替代资源密集型饲料作物¹⁷。
开发食物垃圾增值产品促进社区产业发展。如智利Mingueras妇女团体将滞销食品加工成果酱泡菜¹⁸。
高效材料回收策略
建立有机垃圾源头分类收集系统。
推广堆肥、蚯蚓堆肥、厌氧消化等技术,黑水虻养殖兼具减量和动物蛋白生产功能。
对最终处置残余物进行生物稳定化处理,降低填埋场甲烷排放¹⁹。
采用生物活性覆盖层等填埋场甲烷减排技术,审慎实施填埋气收集以避免阻碍源头减量²⁰。
03 强化政治承诺与行动力度
全球各层面亟需统一立场并采取果断行动。“全球甲烷承诺”、《米兰城市食品政策公约》等国际合作已凸显行动紧迫性。各国政府应尽快将食物减损和零废弃目标纳入国家自主贡献(NDCs),制定国家路线图推进有机垃圾堆肥/厌氧消化,通过跨部门协作发展城郊生态农业堆肥价值链。地方层面可加快实施支持政策,如智利”零废弃市场”、印尼”食物捐赠计划”等社区项目,这些成功经验值得制度化推广。
采用与食物系统相结合的零废弃策略不仅是选项,更是实现跨代际气候与社会效益的必由之路。当前亟需强有力的政治行动来系统性应对食物损失与浪费问题,采取果断行动的时刻已然到来。
报告链接:
https://www.no-burn.org/wp-content/uploads/2024/09/Cutting-Methane-Emissions-through-Zero-Food-Waste-Systems-ENG-.pd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