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创新发展研究院iGDP
随着供应链与气候多变性的不确定性日益加剧,农业面临的风险持续攀升,包括作物减产、成本上涨及供应链中断等多重挑战。在这一背景下,参数保险(Parametric Insurance)正逐渐成为传统保险的一种创新替代方案。该保险类型也称“指数保险”,基于预设的客观触发条件(如降雨量、温度阈值、风速或地震震级)实现自动赔付,为农业企业与农户提供更迅速、更简便的风险保障。
随着农业运营模式逐渐复杂化,保险保障也需超越传统有形资产损害的范畴。传统赔偿型保险须依据实际损失进行理赔,流程复杂且周期漫长,往往耗时数月。而通过采用外部数据源和客观评判标准,参数保险则实现了更快速、更可预测的理赔流程。其触发机制基于降雨量、风速、温度阈值或地震震级等客观数据,使得赔付决策更加高效透明。
2024年,全球参数保险市场规模已达162亿美元,预计2025至2034年间将以12.6%的年复合增长率持续扩张。在风险结构日益复杂的背景下,该类保险为农业风险管理提供了新的路径。以拉丁美洲为例,该地区约80%的损失未获保险覆盖,远高于北美的43%。这一严重的保障缺口凸显了引入参数保险等创新工具的迫切性。
农业是最易受气候波动影响的产业,全球作物产量因气候变化已缩减高达25%。极端天气事件,如干旱、洪水与热浪频发,将导致农户面临严峻的生产与收入风险。2023年,全球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达2800亿美元,其中62%未获保险赔付。参数保险通过设定简单、客观的物理参数,在阈值突破时自动启动赔偿,为农户提供了及时的资金支持,有助于其快速恢复生产与再投资。
传统农业保险因高门槛、高成本、核损复杂及行政流程冗长,难以全面覆盖中小规模农户的需求。参数保险则借助卫星监测、温度传感器等独立数据源,实现自动化理赔,大幅提升了保险的可及性与包容性。
参数保险的运作通常包括四个核心环节:
风险需求识别:经纪公司与客户协同分析风险并设计保障策略;
保障方案制定:选择数据提供商和参数指标,定制保险合约;
参数实时监测:持续追踪预设指标是否达到触发条件;
快速理赔响应:一旦触发事件发生,通常在数周内完成赔付。
另一方面,保险企业需准确掌握灾害发生概率、影响范围与严重程度,才能有效提供参数保险产品。如今,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和卫星遥感等新技术正在弥补传统数据与建模能力的不足。例如,远程信息技术结合AI可优化灾害风险模型;区块链技术支持移动端快速理赔;卫星图像则可持续监测土地绿度、洪涝范围等农业相关变量,为保险触发机制提供可靠依据。
物联网传感器、人工智能分析与多源遥感数据的整合,可提供天气变化、作物健康状况及环境条件的实时信息,辅助实现更精准和地域化的风险评估,从而开发出更高效的保险产品。参数保险的真正潜力在于实现风险保障的普及化——通过技术手段降低产品成本与服务门槛,覆盖以往难以获保的中小农户,释放巨大的未开发市场。
随着相关技术不断成熟,参数保险将愈发成为传统农业保险的有力补充,显著提升农业企业的韧性与抗风险能力。在面对日益严峻的气候与运营挑战时,这项创新保险机制凭借其透明度、速度与科技赋能的特点,不仅有助于打破极端天气导致的“损失-贫困”循环,还有望吸引更多私人资本投入气候适应与农业风险管理领域,推动全球农业向更具可持续性和包容性的方向发展。
报告链接:
https://www.agtechnavigator.com/Business/Promotional-features/parametric-insurance-supports-farmers-and-covers-risk/?sessioni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