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创新发展研究院iGDP
最新数据显示,受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影响,部分食品价格正以惊人速度上涨。2025年8月,英国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同比上涨3.8%,其中食品通胀尤为突出。在截至8月的一年内,食品和非酒精饮料价格上涨5.1%,对整体通胀贡献0.57个百分点,成为仅次于住房、能源和公用事业的第二大通胀推手。
图1 自2025年5月以来,英国食品价格涨幅超过总体通胀
尽管近期舆论将通胀主因归咎于雇主为员工缴纳的国民保险支出增加、最低工资标准上调及包装的生产者延伸责任制度(EPR),但这些分析都忽略了一个关键因素:气候变化。英国四成食物依赖进口,包括大米、香蕉、茶叶等无法本土化生产的食物。极端高温、干旱、火灾和洪水灾害频发正在全球范围内冲击农作物收成与品质,助长植物病害蔓延。
2022年,英国价值80亿英镑(占食品总量的16%)的进口食物来自气候脆弱地区。气候变化已对粮食安全构成实质威胁,2022-2023年间导致英国家庭年均食品开支增加约360英镑(约合3350元人民币)。英国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在8月报告中明确指岀,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频发正在推高食品价格。政府预测显示,到2050年,英国52%的豆类和47%的水果将从气候高风险国家进口。
能源与气候信息中心ECIU的分析指出,特定食品品类对英国通胀的推动作用尤为显著:
截至2025年8月,受通胀压力影响最大的食品包括黄油、牛奶、牛肉与小牛肉、巧克力和咖啡。这些受气候影响的食品价格相比2024年8月平均上涨了15.6%,而其他食品和非酒精饮料的平均涨幅仅为2.8%。这表明,商品价格的上涨对当前食品通胀造成了显著影响,而这种现象无法仅用最低工资上涨等政策来解释。
图2 黄油、牛奶、牛肉与小牛肉、巧克力和咖啡这些受气候影响更为严重的商品正在推高食品通胀
虽然造成这些商品价格上涨的因素不止一个,但由气候变化导致的极端天气对这些产品的价格产生的影响则更为显著。
上述五类食品仅占英国国家统计局用于衡量食品和饮料通胀率的样本篮子的11%,却贡献了8月份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上涨的0.21个百分点。相比之下,其余89%的食品和饮料仅贡献了0.36个百分点。这意味着,按权重计算,这些食品推动通胀的速度是其他食品的四倍以上。
在整体食品样本篮子5.1%的涨幅中,这些食品贡献了1.9个百分点,其余食品贡献了3.2个百分点。
这表明,推动这些食品价格上涨的因素——包括因气候变化加剧的极端天气——对当前食品通胀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国内政策变化。这一发现与许多近期主流媒体的观点相左。
咖啡
全球97%的咖啡产自易受气候冲击的地区。巴西与越南的持续歉收导致咖啡豆价格自2023年末持续攀升,2025年3月创下历史新高。越南因厄尔尼诺引发的干旱导致2023/24年度减产20%,出口量连续第二年下滑,下降率达到10%;印尼则因生长季暴雨导致咖啡果受损,产量下降16.5%,出口同比下降了23%;巴西官方收成预测从增长5.5%逆转为下降1.6%。
尽管全球商品价格已经迅速上涨,但其中大部分影响尚未传导到消费者层面。根据联合国粮农组织(FAO)的估算,原材料价格的变动通常需要大约一年时间才能反映到零售价格上,而且这种影响至少会持续四年。
自2025年3月价格达到峰值以来,咖啡价格一直维持在高位。最近,由于巴西在咖啡开花季节遭遇干旱天气,引发了对收成欠佳的担忧,咖啡价格再次上涨。
巧克力
全球99.9%的可可种植区缺乏气候应对能力。可可价格在过去三年中暴涨两倍,消费者价格累计上涨了45%。在英国,巧克力价格自2022年起就因能源和乳制品成本上升而持续上涨——而这些成本本身也受到气候影响。2024–2025年的可可价格冲击则带来了新一轮成本压力,制造商正将这些成本转嫁给消费者。
过去几年,西非主产区接连遭遇极端降雨、干旱与湿热天气。2023年出现极端降雨,降水量是同期30年平均水平的两倍多,导致“黑荚病”爆发,可可果实在潮湿环境中腐烂。2024年初,典型的厄尔尼诺引发的干旱因气候变化而加剧。2024年3月,西非又遭遇极端潮湿热浪,世界天气归因组织(WWA)指出,这场热浪因气候变化而升高了4°C,发生概率也提高了10倍。两大主产国科特迪瓦和加纳的供应危机导致可可价格在2024年初创历史新高,2025年中再创新高。
牛肉和小牛肉
自2020年以来,英国的牛肉与小牛肉价格大幅上涨,连年极端天气导致牧场生产力下降,牧民被迫增加饲料投入、缩减畜群规模并考虑投资额外的供水和遮蔽设施。
2025年创纪录的春季干旱与夏季高温使放牧条件进一步恶化,气象部门指出此类极端夏季的发生概率已是工业革命前的70倍。
从其他国家进口替代牛肉的策略,收效也不尽人意。从爱尔兰、巴西到澳大利亚,主要牛肉出口国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气候冲击。美国牛肉价格因持续干旱上涨更快,促使澳大利亚出口商优先满足美国市场,导致英国进口配额无法填满。
牛奶和黄油
相似的极端天气事件同样也提高了奶制品农户的生产成本。2023年10月至2024年3月期间,英国经历了创纪录的降雨,导致牧场积水,随后而来的夏季高温则抑制了牧草生长,加上其他因素,导致牛奶和奶油供应趋紧,从而在去年年底显著推高了牛奶和黄油的价格。
此外,欧洲供应减少也推高了对英国乳制品的需求,原因是“蓝舌病”疫情爆发——这是一种由蠓虫传播的病毒。研究表明,气候变化可能正在延长蓝舌病的传播季节,并加剧疫情规模。
受英国国内与出口国极端天气的共同影响,加之其他影响因素,牛奶与黄油的价格持续维持在高位。自2024年12月以来,黄油的通胀率一直维持在两位数,2025年8月同比上涨了18.9%。与此同时,全脂牛奶的价格已涨至每品脱73便士,比2021年8月天然气危机爆发前贵了23便士。
在全球气候风险日益加剧的背景下,食品价格正成为气候变化最直观的经济信号之一。英国的通胀数据清晰地表明,极端天气不仅影响农作物和畜牧业的产量,更深刻地重塑了供应链、消费结构与政策应对逻辑。从咖啡到牛肉,从巧克力到牛奶,气候冲击正在穿透国界、产业和季节,持续推高成本并改变市场预期。应对食品通胀,不能仅靠传统的货币工具或贸易调节,更需要将气候韧性纳入核心经济战略。这不仅关乎价格,更关乎未来的农食系统安全与社会稳定。
报告链接:
https://ca1-eci.edcdn.com/Food_Inflation_Briefing_Final_Oct_25.pdf?v=17611305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