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团队系统测试评估了不同比例洋葱皮(2.5%、5%、7.5%和10%)对精饲料(如谷物)与粗饲料(主要为玉米青贮)这两种类型奶牛日粮的影响,并使用牛的瘤胃液在48小时的培养期内监测总气体排放、甲烷和二氧化碳排放、氨和硫化氢排放,以及干物质和纤维成分的降解性等多项指标。
监测结果显示,在粗饲料组添加5%洋葱皮时,甲烷减排效果最为显著,同时干物质和纤维降解率提升。这表明,添加合适比例的洋葱皮可以改善奶牛分解饲料的方式,同时减少有害排放。值得注意的是,洋葱皮在粗饲料组中的表现优于精饲料组。
在粗饲料组中,5%的洋葱皮添加量通过增强纤维分解菌活力,帮助奶牛更有效地消化植物纤维,同时减少甲烷排放。
不过,研究人员警告称,当洋葱皮添加量超过7.5%时,过多的抗菌化合物可能使瘤胃超负荷,损害消化,同时,高浓度的大蒜素和山奈酚等活性物质可能干扰瘤胃微生物的协同作用,反而导致甲烷在内的产气量增加。
从产业化角度看,全球每年产生的数百万吨洋葱皮废料亟待资源化利用。仅美国每年约300万吨的洋葱产量就意味着数万吨洋葱皮被丢弃。将其转化为功能性饲料添加剂,可降低饲料成本并有助于实现气候目标,同时造福农民和环境。
重要的是,研究证实,添加洋葱皮不会损害挥发性脂肪酸(VFA)的产生,这意味着即使奶牛的日粮中添加了洋葱皮,它们仍然可以高效地生产乳品。此外,洋葱皮中的抗氧化成分还能保护瘤胃有益菌群,提升牲畜健康水平。
相较于传统减排方案常伴有的生产性能损失,洋葱皮的独特优势在于能够实现甲烷减排与生产增效的协同。通过促进乙酸、丙酸等关键VFA的生成,其有望提升乳脂率和乳糖含量这两个直接影响乳品经济价值的重要指标。
目前,科研团队正着手开展动物活体试验,并探索将洋葱皮与酵母提取物、植物精油等天然添加剂复配,以开发更具协同效应的新型饲料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