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气时代 | 论文推介:双碳目标下中国农食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结构、发展趋势及国际比较
2024年12月27日

绿色创新发展研究院iGDP

日前,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经济与发展研究所副研究员、绿色低碳农食系统实践者平台(GAAP)专家委员会成员牛坤玉博士等多位专家联合撰写的论文《双碳目标下中国农食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结构、发展趋势及国际比较》于《中国农业科学》刊发。 绿色创新发展研究院(iGDP)高级项目总监、高级分析师陈美安博士也是本文的共同作者。

该研究基于联合国粮农组织最新的统计数据,利用统计分析法、比较分析法以及情景分析法分析了1990-2020年中国与美国、 西欧、印度、巴西等主要经济体以及全球水平的农食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的趋势特征和结构特征,并分情景(基准情形,温控目标2℃情形,温控目标1.5℃情形)、分环节对中国2050年农食系统温室气体排放量做出了预测,旨在从全产业链视角出发开展农食系统温室气体排放特征、结构和趋势分析,助力我国低碳战略的有效推进。 

研究发现,中国是上述主要经济体中人均农食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唯一增长显著的经济体,但人均排放水平远低于发达经济体。预计未来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完成、能源行业低碳化的推进以及农业生产环节减排难度的增加,中国农食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在全社会总排放中的占比将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其中,食品消费环节是中国农食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增长最快的环节,农业生产环节的排放比重虽然在下降,但仍然是农食系统温室气体排放占比最大的环节。不同于其他主要经济体肠道发酵排放占比明显偏高的特征,中国的农业生产温室气体排放呈现肠道发酵水稻种植化肥施用以及能源利用“四分天下”的局面。 

图1 1990-2020年主要经济体及全球农食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变化趋势

图2 1990-2020年主要经济体及全球人均农食系统的温室气体排放变化趋势

研究认为,农食系统未来减排的着力点应放在制定综合性农食系统碳中和战略、能源结构的低碳化、促进食物消费结构转变以及推进市场化减排等方面。 

报告刊登于:

中国农业科学  2024,57(21):4290-43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