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2035气候行动广东合作中心正式发布《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对广东出口贸易的影响及应对策略》报告。该报告由广东省低碳发展促进会和绿色创新发展研究院联合编制,是“2035地方气候行动平台”推动广东省绿色低碳发展进程的系列产出成果之一。
这份报告锚定全球绿色贸易变革的关键节点,深入解读即将于2026年1月1日正式实施的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Carbon Border Adjustment Mechanism,以下简称“CBAM”)规则要点,为广东应对国际绿色贸易新规则提供科学研判,助力全省出口产品绿色化转型和高质量发展。
广东作为中国外贸的重要引擎,与欧盟市场之间的经贸联系日益紧密。2023年,广东对欧盟出口金额达7540亿元,占全省出口总额的13.9%。欧盟稳居广东第四大贸易伙伴,其庞大市场规模与强劲消费能力,为广东商品出口提供了广阔的市场空间。然而,CBAM的实施将重构区域贸易规则,通过碳排放量核算征收”碳关税”,将对广东出口欧盟市场形成直接冲击。
本报告基于详实的数据分析和案例研究,立足广东实际,系统分析CBAM对广东省出口贸易的潜在影响,量化评估广东省相关出口行业面临的碳成本压力。报告以2023年广东对欧盟的出口规模及产品结构为参考,设定两种情景,精准测算在CBAM机制下的潜在成本冲击。数据显示,在欧盟CBAM首批覆盖的六大高碳行业中, 广东对欧盟出口CBAM产品显著集中于钢铁及铝制品领域(2023年广东省受CBAM影响的产品对欧盟出口额共计135亿元,占广东省对欧盟出口总金额的1.8%),贸易规模总量有限,短期内不会对欧盟出口贸易产生较大影响。
报告深度研判国际绿色贸易壁垒演化趋势,指出在CBAM机制下广东暴露出“规则话语权缺失、技术标准滞后、数据信息安全”三重挑战。但与此同时,广东依托“碳市场先行先试+产业绿色转型”的双重优势,在应对CBAM机制方面具备先发基础。
基于此,报告提出政策、产业、企业三维协同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