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日特供|绿色制冷】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的进展与挑战
2023年06月04日

绿色创新发展研究院iGDP  洪佳玲

导读:绿色制冷对于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达成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有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我国一直积极参与全球与绿色制冷相关的国际治理,对推动《蒙特利尔公约》及其基加利修正案的达成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在世界环境日来临之际,作为长期关注绿色制冷议题的独立智库,绿色创新发展研究院(iGDP)特编发绿色制冷议题下的系列文章。今天编发的是聚焦分析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政策的观点文章。

预冷环节是整个食品冷链的始端。作为鲜活农产品产地温度管理的第一步,预冷是减缓生物过程、保持农产品质量的第一道也是最关键的防线。产后及时预冷可以极大的降低农产品腐烂率、减少后续运输和储存环节的热负荷、节约能源降低排放,具有显著的经济和环境效益。
  
我国鲜活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需求满足比例不超过20%[1]。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整体规模不足。冷链物流成为农产品流通的短板。我国首次提及重点加强冷链物流设施建设以补短板是在2019年的中央政治局会议上,之后2020年中央经济会议再一次强调此工作重点。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启动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
  
2021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加快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推进田头小型仓储保鲜冷链设施、产地低温直销配送中心、国家骨干冷链物流基地建设”。同年,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和财政部办公厅联合发布“关于全面推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的通知”以及“2021年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试点名单”。
  
农业农村部高度重视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自2020年启动实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项目以来,持续加大财政投入,会同财政部连续三年共安排中央财政资金180亿元,撬动社会资金投入400多亿元,全面推进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2020-2021年在全国范围内支持2.7万个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建设产地冷藏保鲜设施,新增冷藏保鲜能力1200万吨以上[2]。
   
以浙江为例。浙江省农业农村厅2022年7月表示,将在安吉县、平湖市等8个县(市、区)开展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整县推进试点,计划到2023年底,新建产地冷藏保鲜设施150个,新增库存25万立方米,从源头解决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先一公里”问题。
  
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常山县以推进仓储冷链设施建设试点县为契机,共优选5个乡镇28个行政村开展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合计建设通风贮藏库、高低冷库等4.79万立方米,总投资8690万元。县主管部门积极协调推动将实施项目建设的村集体经济组织纳入优惠信贷支持范围,开辟绿色通道,简化审贷流程。农商银行授信各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开展无抵押授信贷款,实施建设的28个村均申请了贷款实施项目建设,得到了有力的金融支撑。
  
浙江衢州市柯城区,自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有32个主体申报建设32个冷藏保鲜设施项目,总投资6357.5万元,新增储藏能力27392吨,其中储藏通风库13190吨,机械冷库12242吨,气调库1960吨。在资金支持方面,区委区政府统筹安排区域协调财政专项激励资金,用于支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试点和“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建设,在中央补助30%的基础上,区级给予补贴配套20%。作为“全国优势农产品(柑橘)产业带示范县”,衢州市柯城区积极创新,开展柑橘全产业链数字化平台建设,对接农业农村部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信息系统;与科研院所合作,开发冷链仓储智能系统,统筹区域内冷库运营和使用,利用AI智能化分析数据对入库、出库以及库存信息等进行实时跟踪,免除进出库人工称量造成冷量损失,实现数字化管理。
  
由于农产品生产和冷链需求均存在季节性要求,常山县在推进冷藏保鲜设施建设的过程中发现所建的冷链设施能满足当地商品期的要求,但在农产品生长期存在闲置问题,各冷链设施利用率偏低,造成资源浪费。针对这一问题,慈溪市和衢州市柯城区的做法值得借鉴,即通过数字化改革,让产地冷库实现共建共享。如,慈溪市“共享冷库”平台覆盖全市136个50立方米以上冷库,还能自动采集产地价格,提供数据支撑。对农户而言,只要用一部手机,就能查看冷库类型、租赁面积、冷库距离等,通过电话联系、一键导航,选择最便捷、最适宜的冷库。衢州市柯城区通过开发和应用“冷库一键租赁”手机软件,在柑橘水果储存空档,将冷库租赁给有需求的主体使用,提升冷藏保鲜设施使用率及收益。其他模式还包括推广产地移动式冷库,即需即用,多地共享。
  
地方实践中所反映出另一个突出的问题是由于建筑材料、冷库隔热保温材料涨价30-50%以上,造成整个冷库设施建设费用明显增加。由此延伸为有些冷库为节约成本,在设计和施工阶段会忽视对节能低碳技术的采用,不作为首要考虑因素。然而由于冷库建成后,使用寿命可达20-30年,如果采用落后的制冷技术必定带来运行能耗高、排放大的锁定效应,有悖于冷链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的整体目标和要求。
  
因此,冷链设施的建设应以农业农村部农产品冷链物流标准化委员会编写的《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参考技术方案(试行)》为指导。其中,对于以生鲜为代表的农产品冷藏库、预冷库、气调库的设计和建设等都提出了具体可行方案,特别是明确提出了节能低碳相关要求,即高温库制冷系统不得采用对臭氧层有破坏作用的制冷剂( ODP=0),温升潜值不得大于2000 (GWP≤2000)、选择节能型制冷设备和加强节能管理等。项目建成后,按照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和财政部办公厅“通知”要求,应严格进行验收,对设施建设的规范性、申报内容的一致性、技术方案的符合性等开展核验,也可委托第三方评估机构验收。
  
在实施层面,比如甘肃省临洮县《2020年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实施方案》中强调,负责资金兑付的临洮县财政局参与补助设施验收,对不按设计要求施工的,不予补助项目资金。节能低碳设计要求在地方的规范实施能够确保国家财政补贴资金充分发挥绿色低碳的引领作用。
  
各地在开展“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建设整县推进”工作的同时,如能积极进行跨部门合作、充分体现《规划》中相关绿色低碳要求,不仅有利于实现冷链设施快速发展、提高农产品流通质量、满足居民消费升级需求、促进农民增收、实现农业持续稳定高质量发展等多重目标,更将助力实现我国碳达峰碳中和战略对冷链物流低碳化发展提出的新目标、新任务。

[1] 农业工作通讯. 打通鲜活农产品出村进城“最先一公里”——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负责人答记者问. 2021年5月22日.

[2] 对十三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第8314号建议对答复. 2022年9月14日.

洪佳玲,绿色创新发展研究院的高级分析师。洪女士在低碳发展及可持续能源领域拥有超过10年的工作经验,曾参与多项国际合作项目及国内重点课题研究。洪女士于2021年2月加入iGDP团队。她关注的研究领域包括:工业节能政策、家电能效标准标识、制冷能效提升和制冷剂替代等。她参与的研究项目包括:中国煤矿甲烷减排机遇与挑战、中国食品冷链行业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的机遇和挑战、量化分析欧盟碳边境调节机制对中国钢铁行业及其减碳工作的影响等。洪女士曾就职于能源基金会中国工业部门和建筑部门,曾担任“基加利制冷能效项目”中国项目顾问。洪佳玲于2007年获得美国波士顿大学工程专业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