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日特供】省级气候行动进展追踪:东北地区碳排放强度仍有下降空间
2023年07月14日

绿色创新发展研究院iGDP 朱彤昕

7月12日是全国低碳日,今年的主题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气候变化关系全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我国也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工作。在国家“1+N”的政策体系初步建成之后,应对气候变化的重点转移到地方落实上。作为持续关注我国低碳工作进展的iGDP团队,基于零碳录数据库信息,对我国省级气候行动进行了追踪。本公众号分四次发布我们对全国主要省市气候行动进展的追踪结果。本系列第四篇关注我国的工业和农业基地东北地区。

主要发现:东北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碳排放强度仍有低碳化空间。

东北地区曾是中国经济最为活跃的地区之一,在市场化改革中逐渐衰落,国家针对全面振兴东北地区出台了多个战略,然而东北三省在“十三五”期间经济增速在四大地区中仍低于全国水平[1],且GDP在全国的占比不断下降,2020年仅占5%左右。

从经济发展与碳排放的关系来看,“十三五”期间黑龙江和吉林的经济增长已逐步摆脱对碳排放的依赖;经济表现更好的辽宁碳排放仍处于上升阶段,虽然经济增速明显快于碳排放增速,但随之而来的“副作用”是辽宁在“十三五”末并未完成国家下达的能耗强度下降目标任务,2019年的碳强度下降率也仅完成了国家下达的“十三五”目标的2/3。

2020年,人均GDP处于全国中下的东北地区,人均碳排放却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东北地区未来的碳排放强度仍有下降空间。

东北地区的能源消费结构还有清洁化空间。就东北三省的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这个指标而言,虽然“十三五”期间有2.2%-9.6%的增长,但在2020年仍低于国家水平。“十三五”期间只有吉林省的煤炭消费占比下降速率高于国家水平。在电力装机方面,黑龙江和吉林“十三五” 期间新增的可再生能源装机量远高于新增的煤电装机量,而辽宁省则新增了更多的煤电装机。

分部门来看,在“十三五”期间吉林省在工业绿色发展方面表现抢眼,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27%,在全国排名第4;辽宁和黑龙江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有3%-10%的上升。东北三省在建筑能耗方面表现较好,“十三五”期间人均建筑能耗的增长在全国处于后1/3的位置。交通运输领域,东北地区的人均交通能耗上升幅度在4%-25%期间,其中辽宁增长最少。三个省份的居民人均生活垃圾产生量差异较大,但在全国都处于中上水平。

东北地区“十四五”时期低碳发展的综合目标显现雄心,三个省份均提出了高于国家目标的能耗强度下降目标,但在分部门的低碳指标上各有侧重,黑龙江和辽宁则在超低能耗建筑目标上有所体现,辽宁提出了更严格的工业绿色发展目标和相对宽松的绿色交通目标,吉林的分部门目标基本和国家强度一致。

“十四五”期间,东北三省的低碳转型若能与全面振兴东北的战略决策相结合,对于东北地区改造升级传统优势产业、提高发展质量以及配合国家战略实施有重要意义。

[1] 中银研究. 中国经济发展“十三五”回顾与“十四五”展望. htp://finance.sina.cn/zl/2020-12-08/zl-iiznezxs5833512.d.html?&m=58a801d2e0c148880f5483fa6686d5a2

朱彤昕,iGDP助理分析师。朱女士最近三年专注于绿色低碳转型方面的研究工作。朱彤昕于2021年8月加入iGDP团队,支持机构的研究工作。她关注的研究领域包括:省级低碳行动追踪、能源环境与气候变化政策评价、非二氧化碳温室气体减排。她参与的项目包括:能源政策模拟工具(EPS)支持地方碳中和战略规划研究,省级低碳行动与进展报告的撰写和废弃物领域非二气体的相关研究。朱女士曾在威尔逊中心中国环境论坛的研究助理,主要支持围绕中美海洋塑料和废弃物管理领域议题的桌面研究、专家访谈和写作。朱彤昕于2020年获得乔治城大学公共政策分析硕士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