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思汇·会议精华 | 郑平:既要塑战速决,也须正视塑料问题的复杂性
2023年11月20日

绿色创新发展研究院iGDP

图:INC-3全体会议现场(图源:IISD)

会议简介

《终止塑料污染决议》(简称“塑料条约”)被称为全球最严限塑令。决议指出,建立一个政府间谈判委员会(INC),会议预定召开5次,到2024年达成一项具有国际法律约束力的协议,推动全球治理塑料污染。至今,政府间谈判委员会会议已举办两次。第三届谈判会议(INC-3)于2023年11月13日至19日在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总部肯尼亚内罗毕举行。“塑料条约”的谈判进展将对中国塑料污染治理工作带来不可小觑的影响。

为此,好思汇于2023年11月16日举办了主题为“全球塑料条约背景下中国塑料污染治理进程与展望”的讨论会,深圳零废弃政策顾问刘华先生、清华大学环境学院博士谭旖琦女士、中国物资再生协会塑料分会秘书长王永刚先生、以及阿里巴巴、国际商业国际事务总监潘佳丽女士和美团青山计划高级经理黄培坤先生参与了本次会议讨论。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项目(CCETP)主任郑平先生为本次活动致辞。

图:郑平先生致辞

致辞精华整理

塑料议题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热议的环境问题。国际上就制定全球塑料污染治理条约已进行了几轮谈判,还要进行多轮,这显示出塑料议题是一个复杂性的问题、全球性的问题,所以需要各方在不同场合、不同机制下来共同解决这个问题。此前,关于塑料问题的复杂性我们讨论较多的主要有两方面:

1.要从全产业链的角度看待塑料议题并从中识别关键点。无论是塑料引起的环境污染问题,还是产生的碳排放问题,都要从整个产业链的角度去看待。以塑料产生的碳排放问题为例,从全生命周期来看,末端治理环节的碳排放占比较高。我们识别出这个关键点后,在末端治理环节上就需要出力更多。与末端治理不可脱节的是,在前端也需要做一些工作,给末端治理减缓压力和难度。

2.要正视和考虑治理方案的复杂性。例如,我们经常说用纸质材料替代塑料应用于终端消费,但应用场景的复杂性也引申出环境效益、场景适用性等一系列的讨论,也足见塑料替代方案的复杂性。再例如,国内外围绕塑料化学回收也热议不断,技术应用场景不能一刀切,这都需要更具体的研究和讨论。

虽然塑料议题具有复杂性,但问题总能一步一步解决,同时,要考虑一个优先级别。比如,近几年生产者、消费者能做什么,五年或十年又能做些什么,一个基于行动优先级别的指引对于生产者、消费者可能是有帮助的。

其中有些行动在消费端是很容易短期内实现的,但目前我们做得还不够。以外卖为例,从我个人体验出发,我每次点外卖,即使备注不需要一次性餐具,商家也还是会提供,商家在违背消费者减塑意愿上无需承担太多成本。平台如果有一个比较好的机制给予商家更明确的提示,或者好的分配物流的机制,这种现象是很容易杜绝的。再延伸一点,平台最好从更多维度去引导消费者尽量减少塑料消费。

所以,有的事情能马上做到,我认为是需要大家和消费者、生产者一起努力,快速解决。对于一些更加复杂的环节,我们可以持续寻找替代方案、优化方案来不断解决塑料带来的环境和碳排放的问题。

延伸阅读:

图:《中国塑料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研究报告》封面

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项目(CCETP)于2022年发布《中国塑料行业绿色低碳发展研究报告》。该报告分别分析了四条主要碳减排路径:源头减量、生产过程强化、禁止塑料焚烧和使用负碳技术,并为塑料行业助力中国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制定了相关路线图和保障措施。

  • 2020年到2030年的实施重点为设计一次性塑料减量的总体路线,试点生产者责任延伸机制,加强塑料重复使用与回收机制,同时优化石化行业产能结构。
  • 2030至2040 年间,需要设立原生塑料总量控制目标,强化生产环节能效提升,提高绿电和绿色原料的使用。
  • 限制和禁止塑料焚烧、增加负碳技术应用等措施将在2040-2060 期间发挥重要的减排作用。

报告下载链接:

https://www.ccetp.cn/newsinfo/4697881.html

加入社群,掌握最新资讯

好思汇介绍

为促进全球绿色、公正、可持续转型,推动信息与先进经验互享互惠,绿色创新发展研究院(iGDP)开展“好思汇”系列分享会,围绕全球气候变化热点话题,邀请跨领域、跨区域专家齐聚一堂,共同剖析问题核心,分享与推广最佳实践,旨在搭建一个供绿色低碳发展领域伙伴机构、专家、媒体与公众学习借鉴国际经验,探讨本土化系统性解决方案的交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