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希良:绿色低碳复苏与“十四五”规划

绿色低碳发展智库伙伴

编者按:2020年7月2日全国低碳日,绿色低碳发展智库伙伴围绕“绿色低碳 全面小康“举办网络研讨会,来自国家和地方政府部门及研究机构六十余人参加会议。本期编发的是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张希良教授总结发言。

  • 什么是低碳复苏?

疫情以后全球经济面临绿色复苏的问题,国际上的共识,认为绿色复苏的核心是低碳复苏。低碳复苏是什么概念呢?未来经济GDP增长率碳强度下降率要恢复到原来水平,至少有这两个指标同时实现才能称为绿色经济复苏。
   
当下,中国面临着很多挑战,也为绿色复苏设计了很多激励措施,是否真是绿色复苏,也应用这两个指标表现来衡量。如果只做房地产或者投资传统产业,就会导致经济增长率可能恢复了,但碳强度下降率降下来了,就不是绿色复苏了。
 
  • 增加的投资该往何处去?

从中国的情况来看,未来经济复苏最主要的驱动力还是投资。我认为投资方向一是投资数字基础设施,投资高附加值、低碳排放新型产业;二是投资传统制造业的转型升级,提高制造业的碳生产力水平;三是投资可再生能源产业和与大比例利用可再生能源相关技术和产业,不要再投煤电了。
  
国家应该利用经济激励政策,在税收、金融、信贷方面提供良好支持。另外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应该全面推动碳市场的建设,碳市场是促进中国绿色低碳转型的一个核心的制度安排,有了碳价之后才能使得社会投资者进入低碳行业,低碳投资才能得以持续。
 
  • “十四五”规划制定的问题

一是低碳发展指标的设定应考虑换思路,过去的指标设定是留有余地的,担心指标设高了完不成,最后的结果是指标都能完成,有的指标以较大的幅度超额完成。以后指标设定要更加依靠科学,以积极的态度,中间因为一些特殊状况最终没有完成,也不应被批评和追责。关于“十四五”能源和应对气候变化规划目标指标的设定,我建议“两个20%,一个15%”,碳强度下降20%,非化石能源比重提高到20%,能源强度下降15%。这样的规划目标设定是积极的,对经济低碳转型有比较明显的引导力,经过努力也是可以实现的。
  
二是从能源总量控制转到碳总量控制,碳总量控制不一定有具体的指标,可以从部分行业和地区实行总量控制开始。从目前来看也具备了一些总量控制的条件。比如随着全国碳市场建设,覆盖范围逐步扩大,对碳市场覆盖的行业而言,实际上就是有碳排放总量控制的意思。
  
三是绿色低碳投融资非常重要。地方已经开展起来,所以未来智库、科研机构也应当加强这方面的研究。我本人和我的博士生也加强了低碳投融资方面的研究,希望低碳智库伙伴的专家和伙伴机构也可以更加关注这个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