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争当“双碳”工作优等生的思考
2023年06月19日

绿色创新发展研究院iGDP

海南主动将“双碳”工作融入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的建设中。总书记历次考察海南时都对海南生态坏境保护提出要求,2022年4月,又对海南生态环境保护、生态优势转化提出了一系列指示,尤其是强调热带雨林国家公园的“四库”作用,即水库、粮库、钱库,更是碳库。碳库是海南“双碳”研究和实践工作的重要课题。

海南具备绿色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条件

海南具备生态环境优越、自贸港政策利好等优势方面,但也面临高质量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统筹和平衡问题。前期的相关分析研究认为,海南拥有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比如碳排放强度、人均碳排放处于全国领先梯队。率先出台绿色低碳的政策和措施,包括2030年禁售燃油车。清洁能源岛建设、昌江核电以及天然气、光伏、海上风电等等可再生能源项目的建设,都在海南有序地推动。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也首次完成了GEP的核算,将GEP转化为绿色低碳生态的重点产业,是海南高质量发展和生态产品价值实现两方面的需求。

海南争当“双碳”工作优等生的举措

去年8月,海南省印发了《碳达峰实施方案》,其中明确要求在自贸港政策的加持下,在海洋和森林碳汇贡献、低碳技术推广应用等方面,加快形成一批“双碳”领域的标志性成果。

积极发挥海南海洋大省的资源优势,开展一系列围绕海洋碳汇的探索和试点。去年成立的海南国际蓝碳研究中心,承担蓝碳领域基础和理论、推进蓝碳增汇试点示范以及蓝碳公共政策集成创新等方面的研究。省政府批准成立的海南国际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是碳交易市场机制的探索。

海南于去年开始协同统筹推进蓝碳相关工作。与其他省不同的是,海南将蓝碳的战略纳入“1+N”政策体系以及专项方案。即将出台的政策将从工作机制方面协调生态环境、资规、发改、金融等等各个部门,将蓝碳工作做好。

参考前期自愿减排交易和碳市场经验,对蓝碳生态产品价值转化进行探索。去年5月底,海南省环科院按照国际认可标准开发了一个红树林的碳汇项目,推动省内首单蓝碳生态产品交易,实现蓝碳生态产品价值的实质性突破。企业出资的部分返补到项目所在地海南东寨港自然保护区,推动保护区的生态修复、生态保护等工作,为当地的生态文明建设及生态环境保护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

海南在深化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方面也开展了一些研究与应用,通过“政府指导、电网主建”的方式打造了海南省“应对气候变化智慧管理平台”。该平台目前已初步实现省级、市县级两个层面,年度、月度和每日三个维度,产业、行业两个角度以及清洁能源、电能替代两个领域的碳数据测算。在区域层面,结合“十三五”的历史数据和初步规划的碳强度目标,同比碳强度水平,对上升区域进行预警预报,从而提醒主管部门关注这一时间段的碳排放情况。这项工作在去年作为典型案例入选生态环境部发布的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推广清单。

积极推动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标志性工程相关工作。统筹“禁塑”与碳中和试点示范,将“双碳”纳入禁塑的工作体系,将碳排放指标融入减污降碳试点、塑料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当中。

积极发挥海南的资源优势和政策优势,将海南的生态环境、区位优势转化成国际交流平台,促进气候治理以及“双碳”、蓝碳等方面的议题的交流研讨,以蓝碳助力生态文化国际交流中心建设。

邬乐雅,海南省环境科学研究院应对气候变化研究中心主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