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TP2024年会 | 回首十年蓝缕路 不忘初心再出发

绿色低碳发展智库伙伴

4月21日-22日,绿色低碳发展智库伙伴(GDTP)2024年会在北京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主办,绿色低碳发展智库伙伴秘书处、北京市顺义区磐之石环境与能源研究中心承办。会议由两场主论坛和四场平行论坛组成。两天的会议中,来自国家级智库的专家以及内蒙古、山西、陕西、山东、安徽、浙江、上海、江西、广东等地伙伴机构的代表,围绕“推进绿色低碳转型 发展新质生产力”主题展开丰富的研讨和交流。

在21日上午举办的“双碳战略进展”主论坛上,国家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副司长蒋兆理,中国能源研究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孙正运,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希良出席开幕致辞环节。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秘书长滕飞主持会议。

21日上半场

嘉宾致辞

孙正运先生指出,绿色发展是实现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是解决环境问题、应对气候变化的有效途径之一。新质生产力的内涵是创新,用新的技术突破来解决实际问题,突破发展的难点和堵点。绿色低碳智库发展伙伴是专委会支持的中国绿色低碳发展领域的专业智库交流平台,发挥了为我国绿色低碳发展、能源转型领航把度的参谋职能,希望GDTP继续发挥自身优势,作为连接知识、政策与实践的桥梁,为构建一个更加绿色、可持续的世界贡献智慧和力量。

张希良先生表示,本次年会恰逢GDTP成立十周年,时间带来很多变化,绿色低碳议题从冷门走向热门,GDTP平台凝聚的量化模型团队由少变多,国家推动的绿色低碳领域的相关政策和工具从非常有限到更加多元。但十年时间没有改变的是我们促进国家绿色低碳转型的初心和对绿色智库伙伴的热情。感谢领导和伙伴一路支持。

在双碳战略进展主旨演讲环节,中国能源研究会学术顾问、GDTP高级顾问周大地,能源创新政策与技术公司创始人何豪,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碳达峰碳中和专委会主任委员徐华清,中国能源研究会能源系统工程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所长张希良,中国华能集团能源研究院院长赵勇发表了演讲。

主旨演讲

周大地先生在《能源革命的中心是加快发展新能源》的主旨演讲中讲到,过去十年,我国能源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尤其在新能源发展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但面临的绿色低碳任务和压力仍然沉重。新能源电力系统在能源效率、成本效益等多方面具有优势,但同时,传统电力系统改造也面临巨大阻力,现有模型需要应对更新的挑战。

何豪先生在《专注才会赢》为的主旨演讲中,聚焦在实现碳中和的“四个零”,即“零碳电网、零排放车、零消耗建筑、零污染产业”。每个“零”都需要特定的解决方案,既包括技术解决方案,也包括政策解决方案,二者必须形成合力才能解决问题。需要借助技术创新和政策支持,实现新能源技术在速度和规模两个层面的快速发展。

徐华清先生在《对双碳战略重点及难点的认识与思考》的主旨演讲中,从战略认知角度谈双碳目标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战略。他指出实现双碳目标的十个战略重点,包括全面节约能源,避免两高项目带来的高碳锁定和高位达峰风险,“两个严控”即严控煤炭消费增长、严控煤电项目,发展新能源即新质生产力,发展新能源汽车,挖掘和发挥碳汇作用,减污降碳协同增效,推进碳市场建设,科技支撑双碳目标的实施,以及提高对外合作与开放的绿色低碳水平。

张希良先生在《关于碳排放控制制度发展以及碳市场建设》的主旨演讲中强调了控制能耗和碳排放的重要性。碳市场是实现双碳目标的一个主要政策工具,也是推动能源替代和能效提升的重要手段之一。未来,碳市场应在提升数据质量、扩大行业覆盖范围、增加交易主体和资源市场交易产品等方面完善发展。

赵勇先生作《电力行业脱碳路径与政策》的主旨演讲,分享了关于我国电力绿色低碳转型路径、电力安全保供的挑战,及基础能力建设的不足等问题的观点。他认为,新型电力系统面临着包括电力电量的实施平衡问题、供电煤耗增加导致新能源电力供应的稳定性不足、有效电力容量不足等挑战。未来,应加强碳排放标准制定;加速碳排放数据的监测及设施的建设;建立国内的碳足迹认证机构;加强企业的碳资产管理等。

圆桌对话 & 期刊介绍

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研究员赵黛青主持了碳双控转型及绿色低碳产业地方实践专家对话。内蒙古低碳发展研究院院长贾乐、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可持续发展研究中心主任田智宇、江西省碳中和研究中心副主任谢运生、广东省技术经济研究发展中心研究员于文益、山西科城能源环境创新研究院理事长袁进、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助理所长周剑等专家参加了对话。几位专家就能耗双控向碳双控转变的挑战和应对,和绿色低碳产业的地方实践分享了各自的观察。

对话后,滕飞先生介绍了《能源与气候管理(英文)》期刊,该期刊是我国第一本全面、系统反映能源管理和气候治理领域最新研究成果的英文国际学术期刊,致力于推动我国积极投身全球能源革命及气候治理,为提升我国该领域学科国际话语权开创一个高端的国际学术交流平台。

当日下午举办的地方实践主论坛,国网能源研究院前副院长蒋莉萍,落基山研究所常务董事兼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李婷,绿色创新发展研究院创始人、主任胡敏,山西风行测控股份有限公司交易部经理刘俊,中国能源建设集团广东省电力设计研究院双碳技术中心副主任、高级工程师王一钧发表主旨演讲。绿色创新发展研究院副主任汪燕辉主持会议。

点击下方查看PPT分享:

21日下半场

主旨演讲

蒋莉萍女士在《促进绿电利用的政策与市场机制》的演讲中表示,煤电装机的占比首次低于40%是一个标志性的数据,侧面说明电力行业在努力转型。但电力行业的提前达峰对能源的低碳转型未必是最高效的事,我国的能源构成仍需要一定的煤炭比重。电力行业的转型有四个关键问题亟待解决,即电力系统的建设与运行将继续勉面临“增长/保供+低碳转型”的双重压力、市场化的建设问题、如何确定科学的发展目标和政策、以及新型电力系统所面临的各种新问题。

李婷女士作《创新金融机制助力中国可再生能源发展——绿电长期交易合同的机遇与挑战》的主旨演讲。她讲到,绿电长期交易合同面临的挑战和风险,包括交易体系不完善,缺乏标准化的长期合同;价格的波动和电量匹配问题及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但绿色金融的快速发展为绿电长期交易合同的实施提供了新的机遇,透明、完备且高质量的信息对于市场的发展至关重要。

胡敏女士在《省级气候行动展望研究》主旨演讲中,首次发布和分享了iGDP团队开展的30个省级双碳路径模型研究初步分析成果。她讲到,研究为分析省级双碳路径提供一套科学、系统、具有可比性的分析工具,以模拟跨地区、跨行业、跨行动梯次达峰路径,贡献一省一策、因地制宜的双碳战略决策过程。

项定先先生在《虚拟电厂地方推广的挑战》主旨演讲中分享了湖北省虚拟电厂推广的实践和挑战。湖北省建成了华中区域首个省级虚拟电厂管控平台,但其在政策法规、市场机制、技术难度、投资资金、社会认知、电网适应、信息安全等诸多方面仍存在问题和不足。

点击下方查看PPT分享:

刘俊先生在《双碳背景下的绿电交易》的主旨演讲中,对绿电交易对各方面进行了全面的介绍,包括交易方式、交易量、价格形成机制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他指出,绿电交易面临着包括绿色环境价值市场体系不完善,绿电交易规则及组织形式不健全,绿电、绿证及碳市场的衔接等问题。

点击下方查看PPT分享:

王一钧女士分享了《广东省新型电力系统发展路径思考》,其中介绍了广东省双碳战略的顶层设计、能源电力绿色低碳发展的情况和路径。她表示,推动广东省能源和电力的绿色低碳转型,要在供应端推动绿色低碳的能源转型发展,在消费端推动产业用能的绿能替代和节能提效,在固碳端开展环境治理、生态建设及推广CCUS的应用。

圆桌对话

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能源研究所研究员姜克隽主持市场机制促进绿电利用地方实践专家对话。江投集团能源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徐锐、清华大学能源环境经济研究所副研究员王宇、山西风行测控股份有限公司交易部经理刘俊、武汉市节能监察中心副主任项定先等专家参与对话。专家们围绕绿电的发展前景,及其在能源安全和减少碳排放方面的作用,和未来如何进一步推动绿电发展分享了各自的观点。

特别报告

会议还邀请了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北京工业大学生态文明研究院院长潘家华作《我国2035国家自主贡献目标的测度选取与战略研判》特别报告。潘家华先生从能源生产、终端消费、目标测度等角度分析了我国2035年自主贡献目标,并表示,中国要在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与其他发达国家相比虽显滞后,但从历史进程来看,并不落伍,反是超前。

平行论坛

22日,由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绿色创新发展研究院协办的“长三角地区绿色低碳转型”平行论坛,由绿色创新发展研究院、山西科城能源环境创新研究院、北京大学能源研究院气候变化与能源转型项目协办的“能源资源型地区绿色低碳转型”平行论坛,由交通与发展政策研究所(美国)北京代表处协办的“低碳货运”平行论坛,以及“建筑电气化”平行论坛顺利举行。

点击图片查看平行论坛回顾

2014年6月发起成立的绿色低碳发展智库伙伴(GDTP),在今年已经走入第十个年头。本次年会回到第一届年会举办的地点,参加活动的既有第一届年会就在现场的专家,也有第一次加入的新的伙伴机构代表和专家。

回首GDTP走过的十年,在老一辈专家学者的引领下,这十年间GDTP的伙伴机构和专家们共同见证了我国绿色低碳事业的蓬勃发展,从低碳城市试点、地方碳市场试点到我国正式提出双碳目标和建成全国碳市场,直至绿色低碳转型成为国家新发展理念。这一路筚路蓝缕,未来通往碳中和的道路道阻且长,但我们会不忘初心再出发。